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灯火渐熄,寒霜凝结,夜幕笼罩下,天地间一片萧索。阴沉的云层低垂,仿佛预示着一场大雪即将降临旷野。
去完善
释义
山城:指密州;农桑社:古代乡村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里代指农村生活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元宵节为切入点,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上阕描绘了杭州元宵节的繁盛图景,笔触细腻生动,“明月如霜”“人如画”等句将节日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而“更无一点尘随马”则凸显出环境的清幽雅致。下阕转写密州的冷清与荒凉,“寂寞山城人老也”直抒胸臆,道出仕途失意后的惆怅与无奈。结尾两句“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借助自然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凄凉之感,使全词余韵悠长。整首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又有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苏轼豁达背后的隐忍与坚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当时苏轼正担任密州知州。这一时期的苏轼经历了从京城到地方的仕途变迁,内心既有对繁华旧都的怀念,也有对眼前山城生活的深沉感慨。上阕描绘了钱塘元宵佳节的繁华盛景,那是他曾经熟悉的热闹与辉煌;下阕则笔锋一转,写到密州的冷清寂寥,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反差不仅映衬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也流露出他对人生境遇无常的深刻体悟。此词既是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是对当下心境的真实抒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