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程帅以诗见慰用韵谢之

标题包含
程帅以诗见慰用韵谢之
平时联辉星,转首食既月。 谁能玄览空,影事睨盈缺。 老子一掬泪,未憗谢天合。 生世岐高下,末路各一穴。 庄生悟浮休,荀粲枉悲咽。 公言敬书绅,闻道有先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造(1012年-1067年),字天祚,号刚简,江苏高邮人。北宋官员、文人。 陈造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历任国子监直讲、太常博士、尚书都官...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平日里联系星光,回首却已是食月的夜晚。 谁能洞察虚空,关注那些事情的变化与盈缺? 老子泪流满面,还未等到与天的和解。 在这个世界上有着高低之分,最后的路只有一处坟墓。 庄子感悟浮生若梦,荀粲哀怨不已。 您说应该把敬意写进生活,听说有人已经明白了这个道路。
去完善
释义
1. "平时联辉星":指日常生活中的朋友聚会、欢乐时刻,如同星光交汇一样璀璨。这里用星星比喻快乐时光。 2. "转首食既月":形容时间流逝得迅速,就像一转头月亮就要落下去一样。"食既"是指日全食或月全食的过程中,月球开始进入地球本影时的现象。这里用来形象地描绘时间的消逝。 3. "谁能玄览空":意思是没有人能完全洞察世事无常,理解其中的深刻道理。"玄览"是道家术语,指深入观察事物的奥妙。 4. "影事睨盈缺":通过观察影子之事来看待世界的繁荣与衰落。"睨"是斜视的意思,表示一种冷静审视的态度。"盈缺"是月圆月缺的变换,象征着世界万物的兴衰更迭。 5. "老子一掬泪":作者在感叹岁月流逝的同时,也为自己未能顺应自然规律而感到悲伤。"老子"在这里是作者的自称,表达对时光的感慨。"一掬泪"形容悲痛之情难以言表。 6. "未憗谢天合":表达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即使想要感谢上天的恩赐也无法做到。"未憗"是古人用语,意为无法完成某事。"谢天合"即向天致谢之意。 7. "生世岐高下":指人生在世,处境和地位各有不同。"岐"有分歧、岔路之意,这里用来比喻人们境遇的差异。 8. "末路各一穴":这句话是说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生命的尽头,无论高低贵贱,都将归于一处。"末路"指的是人生的最后阶段。"一穴"在这里指的是最终的归宿。 9. "庄生悟浮休":庄子领悟到世间万物都是暂时存在的,强调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变化。"浮休"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指一切事物都是短暂而虚幻的。 10. "荀粲枉悲咽":引用了三国时期荀粲的故事。荀粲曾为自己的妻子早逝而痛哭不已,但最终明白生死乃自然规律,无需过于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荀粲故事的理解,认为人的悲痛情绪并无意义,应顺其自然。 11. "公言敬书绅":引用《论语·述而》中孔子的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味着要尊敬地听从老师的教诲。"书绅"是古代文人将重要的教诲记录在绅带上,以便时常提醒自己。 12. "闻道有先达":表示了解道理有早有晚,应该虚心向比自己更懂得道理的人学习。"先达"是指那些先行一步,已经领悟到道理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造的作品,表达了他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平时联辉星,转首食既月”,比喻朋友间的交情如同繁星闪烁,但转眼间又有离别如食既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接着“谁能玄览空,影事睨盈缺”,描述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无法洞察世事的变幻莫测,只能无奈地观看事物的变化。 诗人对人生的苦难和无常表现出深深的哀伤,“老子一掬泪,未憗谢天合”,以“一掬泪”来形容自己的悲痛之情,反映出作者对于生活的无奈。接下来“生世岐高下,末路各一穴”,说明人生道路的曲折多变,最后难免走向同一个终点。这种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同时,陈造在诗中还提到了庄子的人生哲学观念:“庄生悟浮休,荀粲枉悲咽。”认为庄子领悟到万事万物都是浮光掠影,所以能够淡然面对生死;而荀粲则因为悲伤过度,白白地浪费了自己的情感。这表明诗人追求超脱的人生态度。 最后,陈造在诗中提到友人对他的劝告,“公言敬书绅,闻道有先达”,表示朋友的意见值得重视,并且要尊敬那些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这使得整首诗既有深沉的人生思考,又充满了温馨的友情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程帅以诗见慰用韵谢之》是南宋诗人陈造所创作的。诗题中的“程帅”指的是当时的官员程师孟,他在南宋时期担任广东经略使等职位,负责处理南方的军政事务。陈造在他的任职期间,曾为他献上这首诗表达感激之情。 陈造生活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在这个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金兵南下侵扰中原地区,朝廷内部矛盾激化。身为一介书生,陈造对国家局势深感忧虑。他虽然怀有报国之志,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却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在诗中,陈造表达了对程帅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之心。他以自身的遭遇为切入点,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这首诗传达出南宋文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操,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国家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担当精神。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