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孟峤之诸公游虎邱一首
凭高休惜举觞频,聊结华严数面亲。
筇杖止堪扶倦客,蒲团仍得憩闲身。
雪霜侵鬓叵禁老,梅柳迎人俱欲春。
后日重来应更好,南山排立画簷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站得更高不需频繁举起酒杯,就让我们一起轻松地亲近佛法。竹杖只能支撑疲惫的旅客,蒲团才是让人休息的好地方。风霜侵蚀着白发显得时光无情,梅花和柳树都在迎接春天。将来重游此地应该会更好,南面的屋檐已经焕然一新。
去完善
释义
1. 虎丘: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北郊。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2. 孟峤之诸公:指与孟峤一同游览虎丘的朋友们。孟峤是一位古人,具体情况不详。
3. 凭高:登高望远。
4. 举觞:举起酒杯。
5. 聊:姑且。
6. 华严:即《华严经》,是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之一。这里借指寺庙。
7. 数面亲:指与寺庙中的佛像有亲切的交流。
8. 筇杖:竹制的拐杖。
9. 止堪:只能够。
10. 扶倦客:帮助疲惫的游客。
11. 蒲团:僧侣跪坐时用的垫子,这里借指寺庙。
12. 憩闲身:让闲散的身体得到休息。
13. 雪霜侵鬓:形容头发变白,年龄增长。
14. 梅柳迎人:梅花和柳树迎接人们,意指春天即将来临。
15. 后日:以后的日子。
16. 重游:再次游览。
17. 南山排立画簷新:南山在画中显得非常新鲜。这里暗示虎丘的风景如画。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们同游虎邱的场景。首句“凭高休惜举觞频”描绘了登高饮酒的豪爽氛围;第二句“聊结华严数面亲”暗示了在寺中结缘的机缘巧合。第三、四句“筇杖止堪扶倦客,蒲团仍得憩闲身”通过描写竹杖和蒲团,展现了游人们疲惫中带着悠闲的状态。
第五句“雪霜侵鬓叵禁老”以白发显露岁月痕迹,预示着众人年华已逝;而第六句“梅柳迎人俱欲春”又以梅柳盛开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最后两句“后日重来应更好,南山排立画簷新”则展望了未来重游的美好景象,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对未来的期待。全诗情感丰富,景色优美,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孟峤之诸公游虎邱一首》是南宋诗人仲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此时正值金国南侵的战乱时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原沦陷,百姓流离失所,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然而,统治者却沉湎于声色犬马,对国家命运无动于衷。对此,仲并深感忧虑,希望通过游历名胜古迹、结交文人雅士来抒发内心的愤懑和忧国忧民之情。
在游览苏州虎邱时,仲并与孟峤之等友人一同赋诗唱和,以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正是他在这次游历中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