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
独倚层楼眼界宽,天风吹湿到阑干。惊人好句愁中得,济世方书病后看。庭树雪崩时一响,瓶花冻合夜多寒。江南景物今凋弊,谁想苍生望治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独自站在高楼上,视野开阔,天风吹拂着栏杆。在忧愁中获得惊人的佳句,在治疗疾病后看到生活的药方。庭院里的树木如同雪崩一般的声音,花瓶中的花朵在寒冷的夜晚冻结。江南的风景如今已经凋零,谁又能想到苍生希望获得安定的生活呢。
去完善
释义
1. "独倚":独自依靠。
2. "层楼":高楼。
3. "眼界宽":指视野开阔。
4. "天风吹湿":形容风吹带来的湿气。
5. "阑干":这里指栏杆。
6. "惊人好句":形容令人赞叹的佳句。
7. "愁中得":在忧愁中获得。
8. "济世方书":治疗疾病的药方。
9. "病后看":病后再去看。
10. "庭树雪崩":形容雪压断树枝的景象。
11. "一响":一声。
12. "瓶花冻合":形容花瓶里的花朵被冻住。
13. "夜多寒":夜晚寒冷。
14. "江南景物":指江南地区的风景和物产。
15. "凋弊":衰败,破落。
16. "苍生":百姓。
17. "望治安":期望得到安定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自述》这首诗是金涓在晚年的自我描绘。诗人以“独倚层楼”开篇,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境和宏大的视野。“眼界宽”与下文的“惊人好句”“济世方书”相呼应,传达了诗人虽处困境但仍坚守信仰,不断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接下来,诗人在描述自己的生活场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内心的忧虑和无奈。“天风吹湿到阑干”表达出诗人在寒风中独处的寂寥之感;而“惊人好句愁中得,济世方书病后看”则表达了诗人虽然在忧愁之中仍然努力创作,期望为世人做出贡献的精神风貌。
在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通过描绘“庭树雪崩时一响,瓶花冻合夜多寒”的景象,揭示了当时环境之恶劣以及诗人内心的寒冷。最后两句“江南景物今凋弊,谁想苍生望治安”则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境界开阔,展现了一位忧国忧民、矢志不渝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自述》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金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45年,当时南宋政权刚刚建立,北方中原地区仍在金朝的统治之下。金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身处乱世、漂泊不定的生活状况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金涓正身处南宋朝廷与金朝之间的政治斗争之中。他曾担任过一些官职,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选择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世事沧桑,国运多舛,自己也在命运的洪流中身不由己。因此,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
此外,金涓所处的时代正值南宋初年,政治氛围压抑,战乱频繁。当时的南宋政权对内加强集权,对外则与金朝进行长期的战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产生了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纷纷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慨和忧虑。金涓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这一时代特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