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云
桐花寒食近,青门紫陌,不禁绿杨烟。
正长眉仙客,来向人间,听鹤语溪泉。
清和天气,为栽培、种玉心田。
莺昼长,一尊芳酒,容与看芝山。
庭闲。
东风榆荚,夜雨苔痕,满地欲流钱。
爱墙阴、成蹊桃李,春自无言。
殷勤晓鹊凭檐喜,丹凤下、红药阶前。
兰砌晓,香飘舞袖斓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明节将至,梧桐花开得繁茂,青翠的门外宽阔的道路上,绿意盎然的杨柳轻轻摇曳着。在这美丽的时光中,一位长者就像神仙一般来到了人间,聆听着溪水边白鹤的歌唱,心灵仿佛得到了升华。
温和的天气里,辛勤的耕作就像是培育美玉一样,让人心中充满了希望。白天变得越来越长,我端起一杯美酒,悠闲地欣赏着满眼的绿色美景。在庭院的闲暇时刻,春风吹拂着榆树的花朵,雨滴打在湿润的青苔上,犹如满地金钱滚动。那些隐藏在墙荫处的桃李花朵,默默地绽放自己的美丽。清晨喜鹊站在屋檐上,带来喜悦的消息,仿佛是红色的凤凰落在芍药的花坛前。早晨,沿着兰花台阶拾级而上,阵阵花香飘过,如同彩色的舞蹈般令人陶醉。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桐花:指桐树的花朵,可用于指代清明节。
2. 寒食:中国传统的节日,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
3. 青门:古代长安城门名,此指城门。
4. 紫陌:京都郊野的道路。
5. 不禁:不能禁止,此指无法抵挡。
6. 绿杨烟:形容春天杨柳的绿色浓重如烟雾。
7. 长眉仙客:指老练的长者,此处借指作者自己。
8. 鹤语溪泉:比喻与友人分享宁静生活的心声。
9. 清和天气:指春天的晴朗气温适中的气候。
10. 种玉心田:比喻人的心地纯净、品质高洁。
11. 容与:从容自得的样子。
12. 芝山:古地名,具体地点不详。
13. 榆荚:榆树的果实,形状像铜钱,俗称“榆钱”。
14. 苔痕:苔藓的痕迹。
15. 成蹊桃李:指桃李花开之时,树下自然形成的小路。
16. 晓鹊凭檐:喜鹊清晨在屋檐上鸣叫。
17. 丹凤:凤凰的一种,传说中的神鸟。
18. 红药阶前:芍药花在台阶前盛开。
19. 兰砌:种满兰花的台阶。
20. 斓斒:同“斑斓”,色彩错杂艳丽。
去完善
赏析
《渡江云》这首词描绘了春天来临时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作者以桐花、绿杨、鹤语、溪泉等元素展现了春天的气息。词中,“长眉仙客”是比喻词人自己,表现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词中还描述了东风吹过后的榆荚、苔痕以及满地的榆钱,这些都是春天的痕迹,体现了春天的美好。在词的结尾部分,词人以“兰砌晓,香飘舞袖斓斒”收尾,寓意春天的美好时光即将结束,给人以深深的惋惜之情。总的来说,《渡江云》这首词通过对春天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季节交替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渡江云》是南宋词人陈允平的一首名篇。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已濒临灭亡,蒙古铁骑横扫江南,局势动荡不安。
陈允平(约1200-约1280),字君衡,号西麓,浙江余杭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年轻时便以才华横溢著称。然而,时局的变化使他的人生际遇发生了巨大转折。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他曾试图投身抗元事业,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此后,陈允平辗转流离,直至晚年才安居江南一带,以诗酒自娱。
在《渡江云》的创作时期,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大变革阶段。蒙古帝国崛起,对中原地区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征服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权臣当道,政治腐败严重。而在民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疾苦不堪。这些时代背景都为陈允平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沉的情感。
在这首《渡江云》中,陈允平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