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屋轩诗
层崖如立壁,秀润初欲溜。
下有癯道人,异时妙基构。
为山不为屋,岂待吉日戊。
轩成玉满家,不减朱门富。
松篁既崔错,云雾亦臻凑。
霜威入松骨,古滑咽泉窦。
谷风卷簷回,浩荡金石奏。
骚骚乌夜啼,鼎鼎雉朝雊。
时于藤萝中,便捷一猿透。
客来坐胡床,纸帐卷轻皱。
儿童敬杖屦,文史当俎豆。
微薰出小鼎,长缾上虚甃。
此乐师有余,何为尚奔走。
记我识师初,昂昂野鹤瘦。
风姿入清古,气象脱凡陋。
我游山海间,未获一角兽。
如师能几何,不落余子后。
师如佳少年,气出万夫右。
平生千钧弩,要以一手彀。
虽未须眉苍,典刑已可候。
汲深非短绠,善舞属长袖。
愿君浚其源,故道或可复。
功成归此轩,趺坐了昏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峻峭的山崖犹如矗立的墙壁,秀美润泽的景象正要浮现。在山脚下,住着一位瘦削的隐士,他曾在不同时期对这片土地充满奇妙的构思。他在山上筑亭而不建房屋,并不需要选择良辰吉日。建成的小亭充满了玉器般的光彩,简直不输给那些富丽堂皇的大门。松树和竹子交错生长,云雾也汇聚过来。松树的枝干在寒霜中显得坚韧,古老的泉水在山间蜿蜒流淌。山谷间的风吹动着屋檐,如同金石之声悠悠回荡。夜晚,乌鸦凄厉地鸣叫,早晨,野鸡也在啼鸣。偶尔有猴子穿梭在藤蔓之中。客人来了就坐在交椅上,竹帘轻轻卷起。孩子们尊敬地向老师请教,经典文章、历史文献尽在案头。铜炉里飘出淡淡的香气,高大的瓶子上铺着一层薄薄的苔藓。这种快乐的生活足以让老师满足,何必再去追求名利呢?记得我初次结识老师的时候,他是那群人中最高傲的野鹤。他的风度十分清雅,气度超脱凡尘。我在山水之间游历,未曾获得一角瑞兽。像老师这样的人能有几个,绝不落在别人的后面。老师您就像那个优秀的青年,勇气出众,才华横溢。虽然还未到壮年,但您的风采已经可以预见。汲取深水的并非短小的绳子,善于舞蹈的人总是拥有长长的袖子。希望您能够继续深挖智慧的源泉,或许那些原本的道路可以恢复如初。功成名就之后回到这里的小亭,无论日夜,都可以盘腿静坐,悠然自得。
去完善
释义
1. 层崖:高峻的山崖。
2. 秀润:形容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3. 癯道人:形容身材消瘦的道士。
4. 异时:往昔,过去的时候。
5. 基构:建筑物的地基与结构。
6. 为山:指建山以建房舍。
7. 吉日戊:选择好日子开工。
8. 轩成:房屋建成。
9. 玉满家:家中堆满了宝玉,比喻富有。
10. 松篁:松树和竹子,这里指代周围的植物。
11. 崔错:交错重叠的样子。
12. 臻凑:聚集在一起。
13. 霜威:冬天的寒气。
14. 骨:松树的枝干。
15. 古滑:形容泉水的古老而光滑。
16. 泉窦:泉眼,泉水涌出的地方。
17. 谷风:山谷间的风声。
18. 檐:房屋的屋顶。
19. 金石奏:风吹过金属和石头所发出的声音。
20. 骚骚:风吹草木的声音。
21. 乌夜啼:夜晚乌鸦的啼鸣声。
22. 鼎鼎:形容早晨的鸡鸣声。
23. 雉朝雊:早晨的鸡鸣声。
24. 藤萝:藤蔓和紫藤花。
25. 便捷:指猴子迅速通过。
26. 胡床:古代的一种坐具,类似于现在的马扎。
27. 纸帐:用纸张制作的帐幕。
28. 敬杖屦:尊敬老人。
29. 文史:文学和历史。
30. 当俎豆:当作祭祀的神明一样尊敬。
31. 微薰:淡淡的香气。
32. 小鼎:小型的鼎炉。
33. 长缾:大型的酒瓶。
34. 虚甃:空空的井壁。
35. 师有余:老师有更多的知识。
36. 奔走: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
37. 记我识师初:记得初次认识老师的情景。
38. 昂昂:形容人精神饱满的样子。
39. 风姿:风度气质。
40. 入清古:显得清新脱俗。
41. 气象:姿态和气势。
42. 脱凡陋:超越平凡和普通。
43. 一角兽:指麒麟等神兽。
44. 如师能几何:像老师这样的才能有多少呢。
45. 不落余子后:不落在其他人之后。
46. 气出万夫右:气概胜过许多人。
47. 千钧弩:大力弓箭。
48. 以一手彀:用一只手就能拉满弓弦。
49. 须眉苍:胡须和眉毛都变白了,形容年纪很大。
50. 典刑:典范,榜样。
51. 短绠:短绳,形容能力有限。
52. 善舞属长袖:擅长跳舞的人有长长的袖子。
53. 愿君浚其源:希望您能够挖掘自己的潜力。
54. 故道或可复:过去的道路也许可以重新行走。
55. 功成:取得成功。
56. 归此轩:回到这个房子。
57. 趺坐:佛教的一种坐姿,即盘腿坐着。
58. 了昏昼:度过白天和黑夜。
去完善
赏析
饶节这首《润屋轩诗》,诗人以屋为引,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歌前半部分描绘了润屋轩周围美丽的自然景观,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赋予山水以生命力;后半部分则从内心世界的角度出发,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高尚品质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寓意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诗人高雅的情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润屋轩诗》是宋代诗人饶节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41年前后,即北宋仁宗时期。此时,饶节作为一名士大夫,因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选择了归隐山林。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科举制度的弊端使得许多士人失去了入仕的机会。同时,王安石变法也引发了朝野的争议,许多人对现实的腐败和混乱感到失望。在这种背景下,饶节选择离开繁华的都市,投身于乡村生活,寻求心灵的慰藉。
润屋轩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表达了饶节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他以“润屋”为象征,表达出自己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同时,他也通过对农家的赞美,展现了劳动者朴实无华的品质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