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琴怨
凉蟾吹浪罗衫湿,贪看无眠久延立。欲将高调寄瑶琴,一声弦断霜风急。凤胶难煮令人伤,茫然背向西窗泣。寒机欲把相思织,织又不成心愈戚。掩泪含羞下阶看,仰见牛女隔河汉。天河虽隔牛女情,一年一度能相见。独此弦断无续期,梧桐叶上不胜悲。抱琴晓对菱花镜,重恨风从手上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明亮的月亮照耀着起伏的水面,我的衣服被风吹得湿透了。我沉浸在这美景中,无法自拔,久久不愿离去。我想用这美丽的景色弹奏一首高亢的曲子,可是还没有开始,琴弦就断了,仿佛是寒冷的北风在催促我。看着这断裂的琴弦,我不禁伤心起来,泪水不禁涌上眼眶。我想要借着这寒冷的夜晚把我的思念编织成一条温暖的围巾,可是怎么也编织不出来,反而让我更加忧伤。我含着泪水,害羞地下楼去看那漫天星辰,看到牛郎织女星隔河相望,尽管他们相隔很远,但他们每年都会有一天的相聚。而我就像那断了弦的琴,再也没有了期待。我只能抱着破旧的琴,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再一次感到遗憾,因为这一切都被风吹散了。
去完善
释义
《瑶琴怨》:本诗描写了作者因瑶琴断裂而引发的相思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瑶琴:古代一种用玉石制作的精美乐器。
2. 凉蟾:指秋月或月光。
3. 罗衫:丝绸制的衣衫,这里代指衣物。
4. 高调:高尚的品格,这里指的是抒发高尚情感的曲子。
5. 凤胶:凤凰栖息处的胶,古代认为是一种神奇的材料,可以制成古琴的弦。
6. 寒机:冰冷的织布机,这里代指冷清的环境。
7. 西窗:西边的窗户,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
8. 牛女:牛郎织女的简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两个永恒分离而又每年相会一次的神仙。
9. 河汉:银河。
10. 天河:即银河。
11. 菱花镜:镜子的一种,常见于古诗词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瑶琴怨》描绘了女子思君之情和哀怨之意。“凉蟾吹浪罗衫湿”描述夜晚环境的冷清,月光如水,女子无法入睡,长久地伫立在屋外,表现了她的孤独与惆怅。接下来的一句“欲将高调寄瑶琴”意味着女子希望用美妙的琴声寄托自己的情感。然而,“一声弦断霜风急”却是女子突然听到琴弦断裂的声音,仿佛寓意着她与所爱之人再无相会之日。
随后的诗句描写了女子的忧伤与无助。她感叹凤胶难煮,如同人生苦短,悲伤地望着窗外。她试图用寒机织出相思之情,但却织不成,心中的痛苦愈发沉重。此时,女子含泪含羞地下台阶,抬头仰望天空中的牛女二星,借天河相隔的牛女每年仍能相见的意象来反衬自己与爱人心如死灰的无尽离别。
紧接着的“独此弦断无续期,梧桐叶上不胜悲”进一步表达了女子无尽的哀愁。梧桐叶上的泪水表明她心如刀割,而弦断无法续,更暗示了她对爱情的绝望。最后两句“抱琴晓对菱花镜,重恨风从手上吹”,女子抱着破碎的瑶琴对着镜子,怨恨的风吹拂过她的手,象征着她与所爱之人之间的缘分已尽,只剩无尽的痛苦。整首诗以其婉约优美的意境和真挚动人的情感赢得了千古传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瑶琴怨》是南宋末年诗人张玉娘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256年,正值南宋末期,蒙古军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作者张玉娘年仅二十多岁,却已尝尽了人间的苦难。
玉娘出身名门,自幼聪慧伶俐,她的父亲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因战死沙场而让她早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昏暗,内忧外患不断,这使得她对生活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病逝了,这也让她的童年充满了忧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玉娘并没有被击垮,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这首《瑶琴怨》便是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的“瑶琴”象征着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她对人生的不幸遭遇则如同“怨恨”一般,令人感叹不已。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玉娘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以及她对生活深深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