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月吟寄友人 其三
闻道频挥霹雳手,定知不费琰之才。
且投丹笔携诗笔,来就花间把一杯。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听说常常通过磨练手法了解知识,
一定明白我并非才华横溢之人。
暂时放弃追求荣耀,提起笔写诗,
来到花丛之中,共饮一杯酒。
去完善
释义
1. "闻道":“闻”表示听说,“道”指事情或道理。
2. "频挥霹雳手":这里比喻频繁发挥才能的情景。其中,“霹雳”形容速度快、力度大,寓意出其不意的巨大成功;“手”指的是手段或办法。
3. "定知":确定知道。
4. "不费琰之才":表示不必耗费王粲那样的才华就可以完成任务。其中,“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文人,有“才高八斗”之誉。“不费”是不需要花费的意思。
5. "且投丹笔":“且”表转折,意为虽然或者尽管;“丹笔”是指毛笔,这里可能含有贬义,暗示地位低下或者粗俗的事情。
6. "携诗笔":拿起写诗的工具。其中,“诗笔”在这里指的是写诗的灵感或技巧。
7. "来就花间":来到花丛中。其中,“就”表示接近或者靠近。
8. "把一杯":拿着一杯酒。其中,“把”在古汉语中是拿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文人雅士相聚赏月、赋诗畅饮的诗歌。诗人首先以“闻道”开篇,传达出友人之间的交往和情谊;接着,用“霹雳手”和“不费琰之才”赞美友人的才华横溢。然后,诗人在第二句中以“且投丹笔携诗笔”表达与友人共享诗意生活的喜悦,并以“来就花间把一杯”收尾,展现出月色花香中把酒言欢的美好画面。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充满文人墨客雅趣的佳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玩月吟寄友人 其三》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彦博的诗作。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46年左右,当时文彦博任参知政事,正值壮年的他满怀壮志,希望为国家尽一份力。
在创作这首诗时,文彦博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压力。他在朝堂上力排众议,推行改革,力求改善民生,但在那个时代,政治斗争复杂,各种利益交织,文彦博的改革之路充满了荆棘。然而,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使他在这个时期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此外,这个时期的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文人墨客们常常聚在一起赏月赋诗,抒发心中的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彦博写下了这首《玩月吟寄友人 其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