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夏州城楼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寒冷的城市里,飘扬的军旗在风中翻动,我独自站在高楼上,惆怅地望着远方。这里是万里的江山,唐朝的土地,千年的灵魂,是晋朝的英雄。我的心离这里太远,无法忍受听到边境的战马嘶鸣,过去的事情应该去询问那些飞越关塞的大雁。我渴望脱下儒生的帽子,成为一位军人,手里拿着一杆长戟和一把六钧重的弓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夏州: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大致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西部一带。
2. 猎猎:形容风声或者旗帜飘动的声音。
3. 戍旗:边防驻军的军旗。
4. 危楼:高楼,这里指夏州城楼。
5. 怅望:因失望而悲伤地远望。
6. 山河:山河原野,这里指的是国家的领土。
7. 唐土地:唐朝的土地,这里是罗隐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唐朝末期。
8. 千年魂魄晋英雄:千年之前英雄的魂魄,这里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在夏州发生的长平之战的赵国英雄。
9. 边马:边疆的战马。
10. 往事:过去的事情。
11. 塞鸿:塞外的鸿雁,这里指代传递消息的信使。
12. 儒冠:古代儒家士人的帽子,这里指代读书人。
13. 从:跟随。
14. 校尉:古代军官的职务名称。
15. 一枝长戟:一种武器,长戟是一种兵器,长约一丈二尺,它的头是枪尖形。
16. 六钧弓:古代弓的强度单位,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就是一百八十斤。这里是指强大的弓箭。
去完善
赏析
罗隐的《登夏州城楼》,通过对夏州城楼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诗中的“寒城猎猎戍旗风”和“独倚危楼怅望中”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夏州城的军事氛围和诗人孤独的心境。接下来的“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在“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边境战事的忧虑以及对历史的深思。最后两句“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则表现出诗人渴望投身军旅、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整首诗以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坚定的民族信念,展现了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崇高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夏州城楼》是晚唐诗人罗隐在公元875年左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不满。在这个时期,唐朝已经进入了晚期,政治腐败,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罗隐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学者,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然而,罗隐的生活并不顺利,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获得成功。这使得他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批判意识。他曾一度参与黄巢起义,但后来因为对起义军的失望而离开了他们。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罗隐正居住在夏州城,这是一个位于今天陕西省榆林市的古城。当时,夏州城正处于战乱之中,罗隐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痛苦。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厌恶。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