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 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愿与你生生世世都做兄弟,再续今生未能了结的缘分。
去完善
释义
百年:指一生;十口:指家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贯穿始终,开篇将自身处境置于皇恩浩荡的大背景下,凸显出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奈。接着,诗人从自身的生死忧虑转向对家人的牵挂,表达了深沉的责任感和愧疚之情。“是处青山可埋骨”一句,看似豁达,实则隐含着壮志未酬的悲凉。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手足情深的至高境界。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却感人至深,展现了苏轼在逆境中的坦荡胸怀与深厚亲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正值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囚禁于御史台狱中。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的政治劫难,因诗文被诬陷为诽谤朝廷,面临生死未卜的绝境。在狱中,苏轼深感自身命运无常,恐无法与家人诀别,尤其对弟弟苏辙(字子由)怀有深深的牵挂与愧疚。兄弟二人感情深厚,患难与共,苏轼以诗明志,托付狱卒将此诗转交苏辙,表达自己视死如归的心境,以及对兄弟情谊的珍视和来世再续的愿望。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