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蝗
至和改元之一年,有蝗不知自何来。
朝飞蔽天不见日,若以万布筛尘灰。
暮行啮地赤千顷,积叠数尺交相埋。
树皮竹颠尽剥枯,况又草谷之根荄。
一蝗百儿月两孕,渐恐髙厚塞九垓。
嘉禾美草不敢惜,却恐压地陷入海。
万生未死饥饿间,支骸遂转蛟龙醢。
群农聚哭天,血滴地烂皮。
苍苍冥冥远复远,天闻不闻不可知。
我时心知悲,堕泪注两目。
发为疾蝗诗,愤扫百笔秃。
一吟青天白日昏,两诵九原万鬼哭。
私心直冀天耳闻,半夜起立三千读。
上天未闻间,忽作遇蝗梦。
梦蝗千万来我前,口似嚅嗫色似冤。
初时吻角犹唧嗾,终遂大论如人间。
问我子何愚,乃有疾我诗。
我尔各生不相预,子何诗我盍陈之。
我时愤且惊,噪舌生条枝。
谓此腐秽余,敢来为人讥。
尔虽族党多,我谋久已就。
方将诉天公,借我巨灵手。
尽拔东南竹柏松,屈铁纒缚都为箒。
扫尔纳海压以山,使尔万噍同一朽。
尚敢托人言,议我诗可否。
群蝗顾我嗟,不谓相望多。
我欲为子言,幸子未易呶。
我虽身为蝗,心颇通尔人。
尔人相召呼,饮啜为主宾。
宾饮啜釂百豆爵,主不加诟翻欢欣。
此竟果有否,子盍来我陈。
予应之曰然,此固人间礼。
傧价迎召来,饮食固可喜。
蝗曰子言然,予食何愧哉。
我岂能自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至和改元:“至和”是北宋仁宗的年号,“改元”是指更改年号。
2. 朝飞蔽天不见日:早晨蝗虫起飞遮住了天空,使得太阳都看不见。
3. 若以万布筛尘灰:如果以万布过滤灰尘。
4. 啮地:啃咬大地。
5. 交相埋:相互叠加埋葬。
6. 树皮竹颠尽剥枯:树木和竹叶都被蝗虫啃食殆尽。
7. 况又草谷之根荄:更何况草和谷物的根部。
8. 一蝗百儿月两孕:每只蝗虫一个月可以产两次卵,每次卵可以孵化出上百只小蝗虫。
9. 高厚塞九垓:高厚的土壤充满了整个大地。
10. 嘉禾美草:优良的水稻和小麦等农作物。
11. 支骸遂转蛟龙醢:尸骨被磨成齑粉。
12. 苍苍白冥远复远:天地广大无垠。
13. 堕泪注两目:泪水满溢双目。
14. 发为疾蝗诗:抒发因蝗虫灾害产生的悲痛之情而创作的诗。
15. 一吟青天白日昏:吟唱一次,天昏地暗。
16. 两诵九原万鬼哭:吟唱两次,九原之下所有鬼魂都会痛哭。
17. 私心直冀天耳闻:暗自希望上天的耳朵能够听到。
18. 半夜起立三千读:半夜起身朗读多次。
19. 腐烂余:污秽之物。
20. 唧嗾:小声嘀咕。
21. 大论:大声谈论。
22. 生条枝:衍生出许多观点。
23. 尽拔东南竹柏松:想要拔除东南方向的竹林、松柏等植物。
24. 埽尔纳海压以山:扫除你们并将你们投入大海,用大山镇压。
25. 万噍:无数的虫子。
26. 易呶:容易恼怒。
27. 心颇通尔人:虽然身为蝗虫,但内心还是与人类相通。
28. 傧价迎召:招待宾客的人。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惊人的想象力描绘了蝗虫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敬畏。诗人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蝗虫之巨大数量和破坏力。同时,通过寓言、对话等方式,表达出诗人对于人性弱点和善良愿望的思考。他以独特的视角去反思人和自然的关系,展现出对生命深深的同情和关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梦蝗》是北宋诗人王令所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当时宋朝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王令(1032年-1059年),字逢原,号广陵子,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幼年时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文采出众。尽管在科举考试中屡次受挫,但他仍然坚持治学,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思想和豪放的风格而著称,反映了其对国家和民生的关切。
在此时期的宋代,封建制度逐渐完善,科举制度得到发展,文人墨客们积极参与政治活动,文学作品反映了士大夫阶层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思考。王令在这一时期的作品,如《梦蝗》等,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激情的表达,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能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