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杜鹃花
从来只说映山红,幻出铅华夺化工。
莫是杜鹃飞不到,故无啼血染芳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直以来只听说映山红美丽非凡,犹如变幻无穷的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难道是因为杜鹃鸟飞不过去,所以这片芳草地上才没有鲜红的血液?
去完善
释义
1. 从来:一直以来;向来。
2. 只:仅仅;只有。
3. 映山红:杜鹃花的别称。
4. 幻出:突然出现。
5. 铅华:指白色颜料。
6. 夺:超过;胜过。
7. 工:技艺;技巧。
8. 莫是:表示推测,相当于“或许”“大概”。
9. 故:因此;所以。
10. 无:没有。
11. 啼血:传说杜鹃鸟因哀鸣出血而得名。这里比喻杜鹃花鲜艳的颜色。
12. 染:沾染;沾染上。
13. 芳丛:开满鲜花的花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白杜鹃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杜鹃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首句“从来只说映山红”,通过对比的方式突显了杜鹃花的独特之处,强调了它那浓烈的色彩和漫山遍野的美丽景象。接下来的两句“幻出铅华夺化工”和“莫是杜鹃飞不到”则分别表达了诗人对杜鹃花的赞美和疑惑。诗人认为杜鹃花之美是超乎自然的神奇造化,同时也怀疑这种纯白色的杜鹃花是否真的是原本存在的品种,还是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像其他杜鹃花一样绽放出红色的花朵。最后一句“故无啼血染芳丛”,则是诗人对这一疑问的进一步思考,暗示了即使没有鲜红的颜色,白杜鹃花依然能在万花从中展现出自己的美丽,这也寓意着人生的一种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自身的本色和个性。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白杜鹃花为引子,引导读者思考关于自然、生命和人生的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白杜鹃花》是南宋诗人杨公远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27年-1279年之间,即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值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诗时,杨公远正身处江南地区,当时这里是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杭州)。他目睹了江南地区的繁荣景象,同时也感受到了战乱带来的痛苦。白杜鹃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但也唤起了人们对战争的记忆和对和平的渴望。
杨公远在这一时期的遭遇也非常坎坷。他曾任官职,但因政治斗争失利而被罢免。在辞官后,他开始了游历生涯,以山水诗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战争的忧虑。
总的来说,《白杜鹃花》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时期,作者杨公远在面对战乱和人生挫折的背景下创作的。他以白杜鹃花的盛开为引子,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