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卿赴西路宪
不容巴国恋深仁,使节朝驰诏墨新。
山水两川奇胜地,典刑三晋老成人。
使星正自临东井,卿月元来照紫宸。
自是皋陶多迈种,归毘舜德咏臣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允许在巴国过多留恋恩情,使节清晨疾驰报道新的变化。
山与水交汇的奇特地,典范刑罚体现山西老成稳重之人。
使星恰好照耀着东井方向,月光本来就照在紫宸宫殿之上。
自古以来皋陶治理国家有度而迅速,他的归来辅助舜皇,成为了歌颂中的典范大臣。
去完善
释义
1. 巴国:指古代巴蜀地区,即今四川一带。
2. 深仁:深厚的仁爱之心。
3. 使节:使者的符节,这里指使者本身。
4. 朝驰:早晨就出发。
5. 诏墨新:刚发布的诏书。
6. 山水两川:指四川省。
7. 典刑三晋:指山西,这里泛指黄河流域。
8. 老成人:年高德劭之人。
9. 使星:使者的代称。
10. 东井:星座名,位于今山西省境内。
11. 卿月:指官员的月亮,意为他们都是国家的重要人才。
12. 紫宸:皇帝的居所。
13. 自是:本来就是。
14. 皋陶:人名,传说为虞舜时代的法官,此处形容张卿。
15. 多迈种:多才多艺的人。
16. 归毘舜德:比喻回归尧舜盛世的美德。
17. 咏臣隣:歌颂官员们的品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送张卿赴西路宪》冯时行描绘了一幅张卿这位儒家学者离蜀出使山西的画卷。首联强调不容他滞留巴国,表现出朝廷对他的重用。第二句的“诏墨新”寓意着他受命远赴山西,彰显其责任担当。颔联提及四川、山西两地都是山水风光绝佳之地,对于这一路的旅人而言意义非凡。在第三联中,作者将张卿比作天边的使星,而“卿月”则象征他的崇高地位。尾联提到自古以来贤人众多,他们辅佐君王弘扬德行,与这首诗的主题相呼应。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张卿能很好地完成使命的信心,同时也借景抒发自己的离别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张卿赴西路宪》是宋代诗人冯时行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末年,当时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
其次,在创作时期,冯时行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经担任过地方官,对民间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后来因为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民请命。
最后,这个时代背景是北宋末年,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弊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冯时行作为一位正直的官员,对此深感忧虑,因此他的诗歌也反映了他对这个时代的深深担忧。
综上所述,《送张卿赴西路宪》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是北宋末年,这个时期的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冯时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被贬谪,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民请命。这首诗正是他对这个时代的深深忧虑和坚定信念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