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诗
火云收初旦,凄露净中夕。
良辰非虚名,菊秀萸更实。
世间孰真乐,心境遇相适。
华屋与茅茨,何足系欣戚。
勿云瘴海恶,山水侣吴浙。
我有环堵居,危台俯清绝。
及时要行乐,鸡黎随丰乏。
真一拨新酿,九华袭前哲。
西邻有书生,破帽衣百结。
勿惮往来烦,杯中犹有物。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火焰般的红霞渐渐消退,清晨时分露水晶莹剔透。
美好的时光不是空有虚名,菊花正盛开,茱萸果结实饱满。
这个世界上谁是真的快乐呢?内心和外在环境相遇合适就能感到喜悦。
华丽的大宅或简陋的小屋,不足以影响我们的喜怒哀乐。
不要说南方沿海地区环境恶劣,这里风景优美如同江浙水乡。
我有一座环形的房子,高楼上可以俯瞰清流翠竹。
应趁着这个时候去寻找乐趣,鸡鸣犬吠跟随丰年或荒年。
醇美的酒是新建酿造的,精致的面点继承古人的智慧。
西边邻居家有读书人,他的帽子破旧衣服补丁叠补丁。
请不要介意我们频繁往来,因为我杯子里总是有些好东西。
去完善
释义
火云:这里指夏天炎热的云彩。
凄露:寒冷的露水。
菊秀:菊花盛开的样子。
萸:茱萸,一种常绿乔木,果实叫茱萸子,可供药用。
华屋:豪华的屋子。
茅茨:茅草房。
瘴海:湿热蒸郁之气形成的海洋。
吴浙:古代地名,泛指江浙一带。
环堵居:简陋的房屋。
危台:高台。
鸡黎:鸡蛋。
真一:酒的名称。
九华:菊花茶。
百结:形容衣服破旧。
去完善
赏析
《九日诗》是宋代诗人苏过的一首描绘重阳节的诗歌。在诗歌的开篇,苏过通过描述早晨太阳升起时“火云”的消失和夜晚露水的出现,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景色的变化,为整首诗营造了浓郁的节日氛围。接下来,诗人以“菊秀萸更实”来形容重阳节的象征物——菊花和茱萸,强调了这个节日至关重要的意义。在诗歌的中间部分,苏过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快乐的理解:真正的快乐并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而是内心的满足与宁静。无论居住的环境是华丽的豪宅还是简陋的茅屋,只要内心愉悦,就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了往昔在江南水乡的美好岁月,表示尽管现在身处瘴气弥漫的海岛,但有山水相伴,也不觉得困苦。他还提到自己的简朴居所,展望了未来美好的生活。最后,诗人勉励自己要及时行乐,不要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而烦恼,用醇美的酒水和九华山的先贤精神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一位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保持乐观心态的诗人形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日诗》是宋代诗人苏过的一首重阳登高思亲之作。这首诗歌创作于公元1116年,即北宋徽宗政和六年。
这一年,诗人苏过生活在一个政治氛围压抑、社会矛盾激化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徽宗皇帝沉迷享乐,朝政混乱;另一方面,辽金势力日渐强大,对北宋王朝形成严重威胁。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苏过宦游在外,远离故乡与亲人。
重阳时节,诗人登上高处,遥望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油然而生。这种情感寄托在“茱萸”、“鸿雁”等物象上,抒发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同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壮美,表达了身处逆境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