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子高常熟教授
儒科一废四十年,甲寅诏下初兴贤。
鸡窗夜半同起舞,竟让祖生先著鞭。
去乘騄駬首燕路,归骑赤鲤游琴川。
川中疑有古文学,子游故里今依然。
采芹思乐弦且歌,官况虽清奈冷何。
省台衮衮岂足羡,燕雀喧啾入网罗。
残春积雨困花柳,天气昏昏如中酒。
怕逢北客问新事,更恨东人夺佳友。
暮年离别意鲜欢,追思得失空长叹。
诗成写寄掩关卧,梦逐飞絮黏征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儒学废止已经过去了四十年,终于在甲寅年间宣布重兴文教。在这复兴儒学的夜晚,我们一同努力学习,谁想祖生捷足先登取得成果。在赴任之时犹如骏马飞跃,归来时如红鲤畅游于琴川之中。今日川中仍有不少古文学家,子游的故乡至今依然显赫。我们满怀激情探索诗书,虽然官场冷清但依然享受其中。或许那一群群的燕雀就只是被诱入网罗的小鸟,省台之高位又岂能令人心满意足?春日尾声细雨使得花草无法生长,天空昏暗好似喝醉了酒一般。我害怕遇到北方的人打听新的时事,更厌恶那些从别人手中夺取朋友的人。人生离别总是让人忧喜参半,追悔过去的得失也只是枉然地叹息。写下这首诗之后我关起门来静卧沉思,而梦境却随飘飞的柳絮黏在我出征的马鞍上。
去完善
释义
1. 儒科一废四十年:指元朝科举废除时间长达40年之久。
2. 甲寅诏下初兴贤:甲寅,1314年;兴贤,恢复科举选拔人才。
3. 鸡窗夜半同起舞:鸡窗,书房的美称;起舞,比喻勤奋学习。
4. 竟让祖生先著鞭:祖生,指祖逖;著鞭,寓意走在前面,这里指的是黄子高捷足先登。
5. 去乘騄駬首燕路:騄駬,骏马名;燕路,前往燕京的路。
6. 归骑赤鲤游琴川:赤鲤,红色鲤鱼,这里比喻旅行舟船;琴川,即江苏常熟的琴湖,以形似古琴而得名。
7. 川中疑有古文学:古文学,指古代经典学术;这里暗示常熟是历史悠久的地方。
8. 子游故里今依然:子游,孔子弟子言偃,后世封为"先贤",其故里有庙宇等遗迹。
9. 采芹思乐弦且歌:采芹,源自《诗经·鲁颂·泮水》,形容求学;弦且歌,抚弦歌唱,表达心情愉悦。
10. 官况虽清奈冷何:官况,为官之况;清,清廉;奈冷何,奈何寒冷。
11. 省台衮衮岂足羡:省台,指朝廷官员;衮衮,连续不断;岂足羡,不值得羡慕。
12. 燕雀喧啾入网罗:燕雀,小雀,比喻小人物;喧啾,喧闹;网罗,捕捉鸟兽的工具,这里指被陷害。
13. 残春积雨困花柳:残春,晚春;积雨,连绵阴雨;困花柳,使花草树木陷入困境。
14. 天气昏昏如中酒:天气昏暗如同醉酒一般。
15. 怕逢北客问新事:北客,北方来的客人;新事,最近发生的事。
16. 更恨东人夺佳友:东人,东方来的人;佳友,好朋友。
17. 暮年离别意鲜欢:暮年,晚年;离别意,离别的情感;鲜欢,少欢。
18. 追思得失空长叹:追思,追想往事;得失,得到和失去的东西;空长叹,白白地叹息。
去完善
赏析
《送黄子高常熟教授》是南宋文学家陆文圭的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描绘与黄子高的交往场景,表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他离开的惋惜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典故、修辞手法以及象征性的事物,使得整首诗韵味悠长,意境深远。
在诗的开头,作者描述了儒家教育的废除和重新振兴的情况,以此强调黄子高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他的时代使命感。接着,诗人以“鸡窗夜半同起舞”表达了对与友人共同学习的怀念,又以“竟让祖生先著鞭”暗含了对黄子高离去的遗憾。接下来的诗句,则分别描绘了黄子高前往任教地的风光和可能遇到的挑战,同时表达了对他未来成就的期许。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作者借助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表现出了离别时的惆怅和思念之情。其中,“残春积雨困花柳”等诗句将春天雨中的景象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此外,“怕逢北客问新事”等句则表达出诗人在面对世事沧桑时的无奈与感伤。
结尾处,诗人通过对自身心境的描绘以及对梦境的追求,进一步增强了这首诗的情感深度。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显得既深沉又自然,充分展现了陆文圭作为南宋文学家的高超技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黄子高常熟教授》是南宋诗人陆文圭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在这个时期,陆文圭因为直言不讳的性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备受当权者的重视,但也因此受到排挤和打击。他在晚年被任命为湖南安抚使,但由于政治斗争复杂,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陆文圭所处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内外交困。内部宦官权势熏天,外部金兵屡次南侵,国家局势岌岌可危。陆文圭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的诗歌作品也多以反映现实、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为主题。在这首《送黄子高常熟教授》中,他以送别朋友为契机,表达了对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关注和对人才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