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资善堂
先皇教善敞东闱,菲德承宗頼庆晖。
为感储筵惊岁月,因瞻台像驻骖騑。
楹书乍启钦遗泽,庭树重攀记旧围。
畴日学文亲政地,仰怀慈训倍依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尊敬的先皇致力于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德行崇高而受到尊敬。 为感叹时间的流逝,我们参加了宴会,因欣赏其肖像而驻足。 通过阅读文献资料来领略您遗留的智慧,再次在庭院树木间感受到了过往的岁月。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曾在学习文化和治理国家的地方感受到您的教诲,不禁满怀敬仰与感激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资善堂:南宋时皇室子弟学习的地方。
2. 先皇:这里指宋仁宗的父亲宋真宗。
3. 教善敞东闱:意思是皇帝教育皇子,为王朝培养人才。
4. 菲德承宗:自谦之辞,说自己才能浅薄,却继承着皇帝的宗族。
5. 頼庆晖:依赖祖先的荣耀。
6. 储筵:皇家宴会。
7. 台像:指资善堂内的皇帝肖像。
8. 骖騑:古代马车上的两侧马匹。这里代指自己。
9. 楹书:指书籍。
10. 钦遗泽:即皇帝留下的恩泽。
11. 庭树重攀记旧围:在庭院中再次登上树木,回忆起过去的事情。
12. 畴日学文亲政地:昔日自己读书以及参与朝政的地方。
13. 慈训:父亲的教诲。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宋仁宗在资善堂学习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于先皇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首联“先皇教善敞东闱,菲德承宗頼庆晖”,表达了对先皇的敬仰,以及自己在资善堂学习的感恩之心。颔联“为感储筵惊岁月,因瞻台像驻骖騑”,描绘了作者在感叹时间流逝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先皇的敬仰之情。颈联“楹书乍启钦遗泽,庭树重攀记旧围”,则是对资善堂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的怀念之情。尾联“畴日学文亲政地,仰怀慈训倍依依”,则是对自己在此学习生活的回忆,以及对先皇教诲的感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先皇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在公元1027年,即北宋时期,时年19岁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写下了这首《幸资善堂》。这一年,赵祯刚刚即位,年轻的他充满壮志和热情,立志要为百姓带来一个太平盛世。
当时,北宋社会繁荣昌盛,经济、文化都有很大发展。然而,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却非常激烈。身为皇帝的赵祯虽然年纪轻轻,但已深知其中的艰辛。因此,他在诗中表达了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以便更好地治理国家的决心。
此外,这一时期的科举制度对文人墨客的选拔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文人志士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为国家贡献自己的才华。这也让赵祯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个明君的决心,努力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以便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总的来说,《幸资善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赵祯在年轻时,正值北宋鼎盛时期,他决心要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为国家和人民谋求幸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