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望蓟门

标题包含
望蓟门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zlyjwl
去完善

译文
虽然年少时未能像班超那样弃文从武,但如今我依然渴望能像终军一样,请求一条长缨,奔赴疆场,为国立功。
zlyjwl
去完善
释义
投笔吏:典故出自班超“投笔从戎”;请长缨:典故出自终军“请缨”,意为请求出征。
zlyjwl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雄浑壮阔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的苍凉与壮美。开篇“燕台一望客心惊”一句便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突出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激动。接着通过描写笳鼓之声、积雪寒光、曙色旌旗等意象,展现了边塞的肃杀气氛和军队的威严气势。第三联将视野进一步拓展,“沙场烽火”与“胡月”相对,“海畔云山”与“蓟城”相映,既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氛围,又凸显了边关的险要地势。结尾借用历史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宏大的画面感,又有深沉的情感表达,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的昂扬气概。
zlyjwl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这一时期,唐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但同时也面临着边疆地区的战乱和民族矛盾问题。 在人生际遇方面,祖咏虽然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一直郁郁不得志。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屡试不第,这使得他对仕途产生了失望和不满。然而,这种失意的心情并没有影响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边疆战场的关注。 在时代背景方面,这一时期的唐朝正处于盛世阶段,国力强大,经济发展迅速。然而,边疆地区的战乱和民族矛盾也日益严重,成为了唐朝政府的一大难题。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军旅,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 《望蓟门》这首诗歌正是表达了祖咏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他在诗中以豪迈的笔触描绘了边疆战场的壮丽景象,以及战士们的英勇形象,从而激发了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zlyjwl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