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诗禅方丈

标题包含
题诗禅方丈
切忌犯正位,须教截众流。 闻钟应已悟,缚律未为遒。 室小才容膝,诗成自点头。 出门忽大笑,明月一天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牟巘(1227年-1312年),字季陵,号陵阳子,南宋末年至元朝初年的文人。他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是南宋理学家、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 牟巘在南宋末年曾担任地方官职,如教授、知县等。南宋灭亡后...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切勿执着于正统,需把握主流趋势。 听到钟声应有所领悟,拘泥规则尚未充分把握精髓。 房屋狭小仅能容纳双膝,作诗完成自然令人满意。 走出家门突然放声大笑,明亮的月光如同秋天的天空一般辽阔。
去完善
释义
1. "犯正位":正位,指君位、政权的中心位置。"犯正位"是儒家主张的,认为不应该去争夺皇权、政权的观念。这里可以理解为不要卷入世俗权力的纷争中。 2. "须教截众流":意谓要能截断众生的烦恼妄想,此句是讲禅宗解脱之道。 3. "闻钟应已悟":听到钟声就能领悟到禅的真谛。 4. "缚律未为遒":这里的"缚律"是指佛教戒律,而"遒"则是尽善尽美的意思。所以这句是在表达虽然遵守了佛教戒律,但仍未达到尽善尽美之境。 5. "室小才容膝":方丈室的空间狭小,只能容纳膝盖。 6. "诗成自点头":诗人完成作品时,自我欣赏、满意的样子。 7. "出门忽大笑":诗人走出房门,豁然开朗,心中的喜悦无法言表,只有大笑来表达。 8. "明月一天秋":明亮的月光洒满天地间,犹如秋天的一幅画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破题明旨,从“正位”和“众流”两个层面表现禅宗精神。诗人告诫人们在修行中要避免执着于表面形式,要领悟到禅宗的核心思想。颔联以钟声和束缚律相比,暗示禅意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为,而应该深入人心,让读者能够体会到禅宗的深奥与博大。颈联转而描绘禅房的小巧和诗人的凝神思索,以“容膝”和“点头”形象地展现出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执着追求。尾联则通过“大笑”和“明月一天秋”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豁然开朗的心境以及禅宗所倡导的自由自在、超越世俗的境地。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邃,既体现了作者对禅宗哲学的深刻理解,又展示了诗人洒脱豁达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诗禅方丈》是南宋诗人牟巘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正是金朝衰落、元朝崛起的历史时期。 牟巘生活在南宋末年的战乱时期,当时的南宋朝廷腐败无能,对外不能抵抗蒙古铁骑的侵略,对内则残害百姓,民不聊生。牟巘作为一个文人,深感国家危亡,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他寄情山水,通过写诗来抒发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这个特殊时期,牟巘与禅宗高僧结交,时常在禅林寺庙中探讨佛学、诗歌,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首《题诗禅方丈》就是他在一次与禅僧交流后的感慨之作。诗人以禅房为题,表达了自己对禅宗哲理的领悟,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失望。 综上所述,《题诗禅方丈》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末年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诗人牟巘在与禅宗高僧的交往中,通过写诗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