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
人生适意在家山,万里封侯老未还。
燕颔虎头成底事,但求生入玉门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就在家乡,尽管已经年老的我仍在遥远的边疆未曾返回。曾梦想着能像燕颔虎头那样的英勇人物一样成就一番事业,但如今只希望能活着回到家乡,回到那遥远的玉门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家山:家乡,故乡。
2. 封侯:古代诸侯受封,这里比喻建立功勋。
3. 燕颔虎头:形容相貌威武,这里是夸赞班超英勇的成语。
4. 底事:何事,为何。
5. 生入玉门关:指活着回到故乡,这里借指班超荣归故里。
去完善
赏析
《班超》这首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班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适意与功名利禄的思考。首句“人生适意在家山”意味着人生的幸福在于家庭的和谐与安宁,这与第三句中的“但求生入玉门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出家人和士兵对家庭生活和战场厮杀的态度差异。而第二句“万里封侯老未还”则形象地描述了班超为朝廷效忠、建功立业的英勇事迹。全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班超》是南宋诗人徐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13世纪,正值南宋时期。在那个时候,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作者徐钧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战乱频繁,民生疾苦。然而,这个时代也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如班超等人,他们为国家统一和民族生存英勇奋斗,展现出崇高的人格魅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徐钧以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敏锐感知,创作了这首赞颂班超的诗歌。通过对班超人生事迹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平与民族振兴的期许。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