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 其四 月岩斋

标题包含
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 其四 月岩斋
月为太阴精,石亦月之类。月常寄孕于石中,事理如此何足异。天地始分判,日月各一物。既名物乃入形器,安有形器不消没。况此日与月,晓夜东西走。珠流璧转无暂停,岂与天地同长久。其为劳苦世共知,惟是月有生死时。既然须常换新者,人但不见神所为。日须天上生,月必地中产。君不见虢州朱阳县之山谷间,才成未就知何限。石有不才者,往往其卵毈。灵媪弃置不复惜,任人取去为珍玩。佳者留之待天取,藏满库楼千万许。彦瞻博物天下称更无,定不以予之说为寱语。予恐世人不知嵩丘岩洞中,中有八万二千修月户。其人所食尽玉屑,昔有王生见之满襆提斤斧。应是当年灵鹫山,直自天竺飞落西湖前。其上有石妊月月已满,此人朅来就彼剜剔归上天。所以此石拆𠠦不复合,至今神胞所附之处其痕圆。抛掷道傍凡几岁,风刷雨淋尘土秽。子平一见初动心,辇致东斋自摩洗。更选他山相拥列,就中独尔一峰最奇绝。每至瑶魄流光下照时,玉柱横攲无少缺。子平谓我同所嗜,万里书之特相寄。邀我为诗我岂能,窗前累日临空纸。遥想岩前宝穴通,玉蟾从此去无踪。请君为我细书字于侧,名为月母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您的问题中提到的"下文同"并非一个公众人物或者历史人物,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生平事迹。如果您能提供更多关于这个人的信息,我会尽力帮助您查找相关信息。
去完善

译文
月亮作为太阴的精华,石头则是月亮的同类。因为月亮常常孕育在石头之中,所以这种情况不值得奇怪。自从天地开始分离,太阳和月亮就成了不同的物体。既然已经形成物体,当然会进入具体的物质世界,哪有具体的物质不会消失呢?更何况太阳和月亮,日夜交替运行不息。像水流般流淌不停息,怎么会和天地一样长久呢? 它们不停地劳累,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只有月亮有生死轮回之时,因为需要经常更换新的,只是人们看不见其中的奥妙而已。太阳需要从天上诞生,月亮则必须在大地上产生。你知道吗,在河南朱阳县的山谷之间,新诞生的石头数不胜数。有些石头毫无用处,往往成为废弃之物。聪明的老妇人将不再珍惜它们,任由别人拿走把玩。好的石头则留着等待天神的挑选,藏满了仓库和楼阁。 那些知识渊博的人,不会把我说的当作胡言乱语。恐怕大家都不知道,在嵩山岩洞里,有八万二千个修复月亮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吃的是白玉粉末,过去有个叫王生的人见过这件事,并装满了一袋背回家了。那应该是当年灵鹫山的石头,直接从印度飞到西湖前的山峰上。石头上包裹着月亮的精华,那个人就把它挖出来带回天上了。所以这块石头破裂后无法再复合,直到现在还有神奇的痕迹留存。 被丢弃在路边的石头,经历了风风雨雨,甚至被尘土所覆盖。然而子平看见了却心生欢喜,用车拉回家仔细清洗。他又找来其他的石头放在一起,其中一块尤为奇特。每当月亮的光辉洒下,它的形状总是完美无缺。子平跟我说他跟我有共同的爱好,于是特意千里迢迢写信给我。他想让我为他写诗,而我又能写什么呢?只是在窗前搁下笔,静静地凝视着天空。 想象那山间的宝石洞穴,美丽的玉蟾自此消失无踪。请你帮我在这首诗旁边写上几个字,叫做“月母峰”。
去完善
释义
1. "月为太阴精, 石亦月之类":太阴,古人指月亮。精,精华。本句意为月亮是月亮的精华,石头也是月亮的一种形式或象征。 2. "既名物乃入形器, 安有形器不消没":既名,已命名的。形器,具体的事物。安,表反问的语气词,意为“怎么”。消没,消失。本句意指一旦被赋予了名字和形象,就会有消失的时候,这是自然规律。 3. "珠流璧转无暂停":珠流璧转,比喻时光流逝。无暂停,意为不间断。本句形容时间的流逝不会停歇。 4. "日为天上生, 月必地中产":天上的太阳升起,而月亮必然在地下产生。此处想象月亮从地下涌出,并非实际的科学知识。 5. "君不见虢州朱阳县之山谷间, 才成未就知何限":虢州,古代行政区划,今河南三门峡一带。朱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的一个地方。这两句意思是,你们看虢州的朱阳县的山谷之间,那些刚形成还没完成的石头究竟有多少呢。 6. "其人所食尽玉屑, 昔有王生见之满襆提斤斧":其,指修月人。玉屑,指玉石粉末,这里比喻月亮的光华。王生,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满襆,装满袋子。斤斧,斧头。本句描述了修月人的工作状态,他们食用月光(以玉石粉末为喻),装满袋子拿着斧头。 7. "应是当年灵鹫山, 直自天竺飞落西湖前":灵鹫山,在杭州灵隐山之南。天竺,印度。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处著名湖泊。本句描绘了修月人的工作地点,认为他们是直接从印度的灵鹫山飞来西湖前的。 8. "其上有石妊月月已满, 此人朅来就彼剜剔归上天":其上,指的是上面说的修月人的工作地点。石妊月,比喻月亮从石头中诞生。已满,表示月亮已经成型。朅来,离去。就彼,到那里。剜剔,修理,加工。归上天,回到天空。本句描述了修月人将月亮从石头中取出并送回天空的过程。 9. "子平一见初动心, 辇致东斋自摩洗":子平,唐代文人白居易的字。辇,手推车。东斋,指白居易的居所。摩洗,打磨清洁。本句描写白居易见到这块特殊的石头后非常喜爱,于是将石头运到自己的住处进行清洗和欣赏。 10. "请君为我细书字于侧, 名为月母峰":请君,请代指的人。月母峰,山峰的名字。本句请求代指的人在这块特殊的石头旁边仔细写上“月母峰”三个字。
去完善
赏析
本诗借由“月岩斋”作为引子,描绘了月光、石头、山洞等自然元素,形象地传达了生命的循环和天地自然的规律。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地展现了月亮与岩石的孕育过程,并用举例的方式让读者更为真切地感受到月亮和太阳的流转不休。同时,还以神话传说为基础,描述了“修月户”的神秘世界,展示了修月者的勤奋执着,以及他们通过修炼达成的神奇效果。 此外,在描写“月岩斋”景色时,不仅表现出诗人对于山川景色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古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精神。他将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融入其中,使得诗篇极具人文色彩和历史韵味。尤其是诗中的“每至瑶魄流光下照时,玉柱横攲无少缺。”这两句,更是将月色映射到山峰之上,把自然景观赋予了浪漫的艺术氛围,让读者领略到诗人对宇宙奥秘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在收尾部分,作者以委婉的口吻回应友人的邀请,看似谦逊的态度实则透露出他的自得和自豪。同时,诗人还为那座奇特的山峰命名为“月母峰”,并期望友人能在旁边为其题字,这不仅表明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也是对友谊的诚挚表达。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 其四 月岩斋》出自宋代诗人文同(1018-1079)之手。这首诗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在创作这首诗时,文同正身处北宋仁宗时期,此时他已在官场浮沉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历和感慨。 首先,在创作时间方面,这首诗作于公元1054年,正值北宋仁宗年间,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这个时期,文人墨客聚集,诗歌创作达到高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文同作为一名官员和文人,生活相对安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其次,就人生际遇而言,文同在当时的官场生涯颇受挫折。他曾担任多个地方官职,包括通判、知州等,但因性格耿直,不愿逢迎权贵,屡遭排挤。尽管如此,他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以诗言志,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人生态度也反映在这首诗中。 再次,从时代背景来看,北宋仁宗时期是一个政治相对清明、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这一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上升,文人墨客活跃,文化艺术创作丰富多样。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对于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也为文同这类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总之,《寄题杭州通判胡学士官居诗四首 其四 月岩斋》这首诗是在北宋仁宗时期,文同在官场沉浮的人生际遇下创作的。他通过描绘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切。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这首诗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