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槛遣心二首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只愿浅酌那细流般绵长的美酒,借以寄托余生,安然度过这世间的岁月。
去完善
释义
涓涓:形容细流不断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水槛遣心二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草堂附近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忧思交织的情感。第一首着重描写景物之美,从“去郭轩楹敞”到“细雨鱼儿出”,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将读者引入一个恬淡宁静的世界。尤其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两句,动静结合,生动传神,成为千古名句。第二首则转向内心世界,由景及情。“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风雨之后终会迎来晴朗。然而,“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一句,却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功业未成的深深遗憾。最后两句“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态度,虽有无奈,但也有一种豁达与释然。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杜甫寓居成都浣花草堂时期。此时的杜甫已步入晚年,历经安史之乱的流离失所,暂得在此栖身。草堂临江而建,环境清幽,诗人常凭栏远眺,在自然中寻得片刻宁静。然而晚年的病痛和对时局的忧虑,让他的心境始终徘徊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这两首诗正是在这种复杂心绪下写就,既展现了眼前的山水之美,又抒发了对人生浮名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