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闺怨五首 其五

标题包含
闺怨五首 其五
小院东风去住中,春愁元不隔帘栊。 自家颜色凋零尽,却对花枝惜堕红。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棐(1209-1264),字忱父,号竹屋,南宋诗人。他出生于浙江天台,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 许棐年轻时曾游学四方,广交朋友,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往来。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并不热衷于官场生涯,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小院里的春风时来时往,春意盎然,春愁原来并不隔着窗帘。自己的容颜已经凋谢殆尽,却依然怜惜花朵凋落。
去完善
释义
1. 小院:诗人居住的狭小院落。 2. 东风:春风,指春天来临。 3. 去住:这里指风吹来的方向不定。 4. 元:同“原”,本来。 5. 帘栊:窗帘,这里代指诗人的居所。 6. 自家:自己。 7. 颜色:容颜。 8. 凋零:凋谢零落,这里比喻青春逝去。 9. 尽:完全。 10. 却:反而。 11. 对:面对。 12. 花枝:花的枝条,这里借指花朵。 13. 惜:怜惜。 14. 堕红:落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构思展示了诗人在春光消逝时的心情。首句“小院东风去住中”描述了春风在小院里来来回回的场景,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春天的消逝。接下来的诗句“春愁元不隔帘栊”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深的哀愁,这种愁绪仿佛穿越了帘栊,弥漫在整个小院之中。 紧接着,诗人通过自嘲的口吻写道:“自家颜色凋零尽”,表达了自身容颜已老、青春不再的感慨。然而在此之上,诗人又心生惋惜之情,发出了“却对花枝惜堕红”的慨叹。这后半句意味着在看到花朵凋谢的同时,他也意识到了生命本身的短暂和脆弱。 总体而言,这首诗将离别、衰老等抽象主题通过具象化的描绘展现出来,呈现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其中,诗人的惜花之情也暗含了对自我青春的留恋,为作品增色不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闺怨五首 其五》是南宋诗人许棐所创作的组诗《闺怨五首》的第五首诗。这组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女子深闺幽怨的同情和理解。这首《闺怨五首 其五》是在描述女子相思之情的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女性地位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大约是公元1189年至1260年之间。这一时期,正值宋金对峙时期,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然而,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仍然比较繁荣,文人士大夫阶层相对稳定。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许棐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许棐是南宋末年的一位文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江苏昆山度过。他在年轻时曾一度出仕,但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辞官回乡,过着隐居的生活。许棐的诗歌多描绘乡村风光和民间风俗,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民间疾苦的关切。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南宋时期,由于北方疆土被金国占领,江南地区成为了南宋的统治中心。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逐渐式微,而佛、道二教在民间广泛流传。此外,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手工业、商业和城市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无法追求自己的幸福。 综上所述,《闺怨五首 其五》这首诗是在南宋时期,由许棐创作的一组表达女子深闺幽怨的组诗之一。这首诗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女性地位的问题,也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