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运使王密学西亭未开牡丹
新年西圃带轻寒,芳意含华洽客欢。
瑞露只知催濯锦,朝霞犹欲隠乘鸾。
暗期玉蕊蜂窠润,偷裛天香蝶粉干。
应为主人恩不浅,并留颜色占春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新年西圃带着微寒,繁花似锦让宾客愉悦。
甘露滋养着濯锦之花,朝霞下乘鸾匿迹。
期待玉蕊花开蜜甜,蝴蝶采集花粉。
得益于主人的深厚恩情,它们在春天里留下了美丽的色彩。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新年:指春季;春节之后的一段时间。
2. 西圃:西边的园圃。
3. 瑞露:古人认为瑞露是天降的甘露,能滋润万物,象征吉祥。
4. 濯锦:比喻形容牡丹花的润泽和华丽。
5. 朝霞:日出时出现的彩霞。
6. 玉蕊:牡丹花瓣的美称。
7. 蜂窠:蜜蜂的巢穴,这里用来比喻牡丹花的花蕾。
8. 天香:指牡丹的香气。
9. 偷裛:暗地里沾染。
10. 春阑:春天的尾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西亭的牡丹还未盛开,但已经在严寒中孕育着春意。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露水、温暖的朝霞等元素,展现了牡丹娇嫩的容颜,以及它特有的香气吸引着蜜蜂和蝴蝶。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牡丹花的喜爱,认为它能占据春天的美好时光,成为人们观赏的焦点。整首诗展现了牡丹花顽强的生命力和高贵典雅的气质,也表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运使王密学西亭未开牡丹》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约作于公元980年至1031年间,当时宋庠正担任吏部尚书、参知政事等要职,这时期也是他人生的鼎盛阶段。
在宋代,牡丹被视为富贵吉祥的象征,深受宫廷和民间喜爱。而诗中的“运使王密学”则是当时的一位著名文人,他与宋庠交情颇深。两人在这个时期一同欣赏了还未盛开的牡丹,因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宋庠以这首诗描绘了未开牡丹的生机勃发,寓意着社会繁荣昌盛的希望。同时,这也是他对友情和人生经历的深深感慨。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新王朝的建立使得国家逐渐稳定,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因此,这首诗也反映了宋庠对这个时代的欣喜和对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