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中秋)
晚来轻拂,游云尽卷,霁色寒相射。银潢半掩,秋毫欲数,分明不夜。玉琯传声,羽衣催舞,此欢难借。凛清辉,但觉圆光罩影,冰壶莹、真无价。
闻道水精宫殿,惠炉薰、珠帘高挂。琼枝半倚,瑶觞更劝,莺娇燕姹。目断魂飞,翠萦红绕,空吟小砑。想归来醉里,鸾篦凤朵,倩何人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傍晚时分,微风轻拂,云彩散尽,露出明亮的寒光。银河微微隐现,仿佛能够数清楚星星,这真是一个不夜的天。玉琯声传来,如同羽衣舞催,这样的欢乐时光难以借助笔墨表达。只觉得月光皎洁,照耀着世间万物,真是无比珍贵。
听说那水晶宫殿里,温暖的炉火和珠帘高高挂起。琼枝与瑶觞相伴,身边莺莺燕燕歌声动听。望穿秋水,心随魂飞,只好独自吟唱。想象他日归来,醉意中,有谁替她卸下鸾篦凤朵的饰物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水龙吟:词牌名。
2. 晚来:傍晚时分。
3. 轻拂:轻轻地掠过。
4. 游云:飘动的云彩。
5. 霁色:雨后天晴的景象。
6. 寒相射:寒冷的光芒。
7. 银潢:银河。
8. 半掩:半隐半现。
9. 秋毫:细小的东西。
10. 不夜:光明如白昼。
11. 玉琯:玉管,指笛子一类的乐器。
12. 羽衣:道士的服装。
13. 借:此处有共享的意思。
14. 清辉:明亮的月光。
15. 圆光:明亮的圆形物体,这里指月亮。
16. 冰壶:冰雪一样纯净透明的事物,这里指月光。
17. 闻道:听说。
18. 水精宫殿:水晶宫殿,形容月光下的景色。
19. 惠炉:燃烧着香料的香炉。
20. 珠帘:珍珠做成的帘幕。
21. 高挂:高高悬挂。
22. 琼枝:玉树。
23. 倚:靠着。
24. 瑶觞:美酒的敬称。
25. 莺娇燕姹:形容美好的景象。
26. 目断魂飞:形容离别时的悲痛心情。
27. 翠萦红绕:形容绿茵和红花交织的情景。
28. 空吟:白白地吟诵。
29. 小砑:轻轻敲打。
30. 鸾篦:鸾凤的梳子。
31. 凤朵:凤凰的羽毛。
32. 倩:请。
33. 卸:取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结构独具匠心。开篇写云彩轻拂、月光如洗的景色,映照出秋季宁静的夜晚。接下来用细致的笔触描绘银河中群星闪烁,如玉般熠熠生辉。此时,世界仿佛沉浸在一片明快的灯火中,而并非黑暗无光,表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之后提到的音乐和舞蹈则为画面增色不少,然而,作者发现这样的快乐难以长久,不禁感叹夜晚渐短,无法永存。
接下来的句子描述了皇宫中的华美景象,展现了王宫贵族们的生活。而作者在此处却显得略显忧郁,虽然眼前的场景繁华而美好,却无法掩盖心中的孤寂和忧思。最终,这种忧郁的情绪在结尾处达到高潮:尽管眼前的景象如梦如幻,然而它们终将逝去,留下的只是回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水龙吟(中秋)》是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在公元1090年中秋时节所作。这一时期,李之仪仕途受挫,由京师外调至当涂任县令。尽管人生际遇沉浮不定,但他始终坚持正义,关心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当时,正值北宋新旧党争之际,朝廷权力更迭频繁,政治生态紧张。然而,在这样一个动荡的社会环境中,李之仪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借词明志,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胸怀。他在《水龙吟(中秋)》中写道:“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表达了自己在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不为名利所动,追求真善美的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