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孤山寻梅
孤山岁晚,石老树查牙。逋仙去。谁为主。自疏花。破冰芽。乌帽骑驴处。近修竹,侵荒藓,知几度。踏残雪,趁晴霞。空谷佳人,独耐朝寒峭,翠袖笼纱。甚江南江北,相忆梦魂赊。水绕云遮。思无涯。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冻蜂衙。瀛屿月,偏来照,影横斜。瘦争些。好约寻芳客,问前度,那人家。重呼酒。摘琼朵。插鬓鸦。唤起春娇扶醉,休孤负锦瑟年华。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吹断城笳。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冬天的傍晚,孤山显得苍老,石头缝里的树只剩下了枯枝。诗人已经离去,如今由谁来照顾这些花草呢?它们自行繁衍生长,冰雪中诞生的新芽,渐渐地靠向翠竹和长满青苔的地方。虽然不知道已过了多少个年头,但那些依然鲜艳的花朵们似乎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鸟儿们在晴天里欢快地飞翔,山谷里的美人儿身着翠袖轻纱,安静地等待着温暖的阳光。无论是江南还是江北,总有人在梦里思念着她。云雾飘渺,这无尽的思念啊。
看那苔痕斑驳的树枝上,隐约还能闻到余香,还听得到小凤凰的叫声。巢中的蜜蜂们也苏醒过来,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明亮的月亮照亮了整个山谷,使得影子的轮廓更加鲜明。花骨朵日渐丰满,含苞待放。
这个美好的时刻,怎能错过?让我们去寻找这位山谷的美人,一起欣赏她迷人的容颜,再饮一杯美酒。采摘一朵最美的花朵,插在她的发髻之上,让她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趁着这大好时光,千万不要辜负了她的如花年华。
然而,时间总是无情。春光易逝,转眼间便要消逝在这风沙之中。号角之声回荡在远方的城市,提醒我们珍惜当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宋代诗人林逋曾在此居住。
2. 乌帽骑驴:指苏轼。他曾头戴乌帽,骑着驴子探访梅花。
3. 修竹:挺拔的竹子,这里指的是竹林。
4. 荒藓:生长在水边的青苔。
5. 幺凤:传说中的一种小鸟。
6. 冻蜂衙:蜜蜂在严寒中飞行时形成的群像。
7. 瀛屿月:指月亮从海上升起。
8. 瘦争些:争些是宋元时期的口语,表示差别不大,此处表示梅花稍稍显得瘦弱。
9. 春娇:美好的春光。
10. 锦瑟年华:形容青春美好的时光。
11. 流芳不待:指美好时光流逝得很快。
12. 城笳:城楼上的号角声。
去完善
赏析
《六州歌头·孤山寻梅》是元代词人张翥所作,这首词以孤山梅花为主题,表达了对冬日里孤独的梅花以及昔日与梅花有关的人和事无尽的思念和赞美。
首句“孤山岁晚,石老树查牙”描绘了孤山的冬日景象,强调时令已到岁末,石头古老,树枝稀疏,这种荒凉的氛围预示着生命的沉寂。但紧接着提到"逋仙去。谁为主。自疏花。破冰芽。"揭示出虽然梅花的主人已离开,但它依然在寒冷的季节绽放。“乌帽骑驴处。近修竹,侵荒藓,知几度。踏残雪,趁晴霞。”似乎暗示了曾经的文人墨客们在这里的游历与赋诗。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梅花在冬天的艰难环境中的坚韧,以及她的美丽,如“空谷佳人,独耐朝寒峭,翠袖笼纱”和“甚江南江北,相忆梦魂赊。水绕云遮。思无涯。”充分展现了梅花的美丽和独特魅力,表达了诗人对她的赞赏。
而后的“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冻蜂衙。”则描写了梅花花朵上的香味吸引来的鸟儿和蜜蜂,使人不禁想象它们在梅花周围忙碌的身影。最后几句:“好约寻芳客,问前度,那人家。重呼酒。摘琼朵。插鬓鸦。唤起春娇扶醉,休孤负锦瑟年华。”更是以呼唤朋友一同欣赏梅花,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方式,表达对梅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吹断城笳。”揭示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可能改变一切的美好事物,突出了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州歌头·孤山寻梅》是元代词人张翥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元朝初期,当时张翥因故辞官归隐,生活颇为清苦,但词人在此期间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致力于诗词的创作。
在张翥生活的时代,元朝虽然疆域辽阔,但由于民族矛盾和阶级压迫等问题,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纷纷选择远离官场,投身于诗歌、书画等艺术领域,以寻求心灵的慰藉。
在这首《六州歌头·孤山寻梅》中,张翥通过描绘孤山寻梅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词人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他在困境中的坚韧品质和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