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信吟
人无轻信,事无多疑。
轻信招衅,多疑招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信:信任、相信。
2. 疑:疑惑、怀疑。
3. 衅:争端、祸患。
4. 离:分离、疏远。
去完善
赏析
《疑信吟》是一首阐述信任与人际关系的诗歌。诗中的主题“疑信”既代表了信任与怀疑的观念,又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概括出信任与怀疑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地位:人无轻信(即不过度地轻易相信他人),事无多疑(即不无休止地疑虑重重)。
紧接着,诗人通过两句“轻信招衅,多疑招离”的警句进一步强调了过度信任和过多疑虑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一方面,如果过于轻信他人,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导致自身遭受损失;另一方面,过分疑虑也会疏远人际关系,使人际交往变得紧张且困难。
总结而言,这首诗以简单的形式传达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哲理:适度的信任和理智的怀疑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这一观念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疑信吟》是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邵雍(1011-1077)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050年左右,正值邵雍中年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致力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广泛结交文人墨客,其中包括他的好友司马光等著名学者。
在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开始崛起。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士人们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力求实现道德、政治和文化的繁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邵雍继承并发扬了儒家学说,同时也受到了道家、佛家等思想的熏陶,形成了独特的哲学观念。
《疑信吟》正是邵雍在这一时期的个人感悟和社会观察的结晶。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于真理和信仰的怀疑和信任之间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真理存在于事物的本质之中,而信仰则是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和信念。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事时,我们应该保持怀疑的态度,去探寻真理的本质,同时也要坚定信仰,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这种怀疑与信任并存的观念,反映了邵雍在当时社会现实中的独立思考和精神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