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晞颜董漕湖南过零陵用简斋韵见赠次韵谢之
平生志不在赢余,久拟挥毫赋遂初。
莫问倚墙空甔石,但令盈几足琴书。
幸存茅屋幽堪隐,况有清溪近可渔。
剩欲抽簪访松菊,要凭突兀看扶疏。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生志向不在于财富积累,很久以来就打算拿起笔书写自己的初衷。别去管那面靠墙摆放的酒坛和石头,只愿满桌子都是书籍和琴。就算只有简陋的茅屋也可以隐居,何况还有清澈的小溪可以捕鱼。还想抽出木簪寻访松竹菊,想站在高处欣赏树木的繁茂。
去完善
释义
1. "赢余":指的是经商或做官获得财富与地位,此处为平生的追求之意。
2. "挥毫":指书写诗文。"遂初":指实现自己最初的愿望。
3. "莫问":不要在意。"倚墙空甔石":意为生活简朴。"甔石",原指土器,这里代指简单的家具和生活用品。
4. "盈几":桌子上摆满书籍。"琴书":指书籍,因古代书籍多用琴的形式收藏。
5. "茅屋":简陋的住所。"幽堪隐":环境幽静,适宜隐居。
6. "清溪":清澈的小溪。"近可渔":意味着生活条件尚可。
7. "抽簪":古人比喻弃官归隐,"松菊":松和菊,代表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
8. "突兀":陡峭的山峰。"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这里形容松菊生长茂盛。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词的作者曾协,以他在诗文中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赋予这首诗一种深刻的韵味。他的诗歌往往具有理想主义色彩,表达了他对世界的深深感慨和坚定信念。
开篇,诗人就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强调自己志向不在于金钱与地位。“赢余”即钱财的积累,这种意愿鲜明地体现出诗人的独立精神。同时,他还引用了孔子的“七十而从心所欲”,暗示自己对儒家经典的热衷以及对传统思想的继承。
在后面的诗句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构建了一个宁静、闲适的生活场景。他想象了自己在茅草屋旁悠然自得,手边满是他所热爱的诗书琴画。此外,他还借助于“清溪”和“渔”等元素,描绘了一幅归隐田园的画面,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和生活的乐趣。
尾联则描绘了诗人决心放下俗务,追求自由生活的理想。他希望通过这次出访,探访那松菊繁茂的地方,欣赏那挺拔向上的树木,以此求得精神的解脱和灵魂的升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陈晞颜董漕湖南过零陵用简斋韵见赠次韵谢之》,是宋代诗人曾协所作。此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末期(约1111-1125年),这是北宋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曾协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他曾担任官职,但因种种原因被贬谪。尽管如此,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而是继续创作诗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金国入侵,国土沦陷,民生凋敝,朝廷内部矛盾激化。这些时代背景影响了曾协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在这首诗中,曾协以陈晞颜董漕湖南过零陵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用简斋韵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曾协在那个特殊时期的情感波动和历史使命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