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饮雪
饮冰受命元非僻,齧雪充饥岂是狂。
何似催班仙仗里,一堂均宴近臣觞。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喝冷饮承受天命并非偏远,咬冰雪填充饥肠怎能称作疯狂。哪比得上在催班之时步入仙仗中,满座的朝臣共同享用宴会的美酒佳肴。
去完善
释义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饮雪》是宋代诗人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中的注释如下:
1. 程泰之阁学:指宋代文学家程泰之,曾任阁学一职。阁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署名称,主要掌管经史子集的编纂工作。
2. 饮冰受命:出自《庄子·养生主》中的“今夫勍者攻强敌也,致知者不待敌人之勍也。疾通矣;举莛与楹,历与棘,非不施也。耆乙之子玄照煦人,四支不待敌而敝;其剟齐,兵折矣。”这里的饮冰表示忍受寒冷,喻指接受艰难任务。
3. 元非僻:并非偏僻之地。
4. 齧雪充饥:出自《庄子·外物》中的“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曰:‘寡君未尝阙从游焉。今以君命召之,则寡君是将戮之矣。吾子以吾言为何如?’”比喻在困境中求生。
5. 何似:如何相似。
6. 催班:催促上班。
7. 仙仗:神仙的法器。这里指皇帝仪仗队。
8. 一堂:同处一堂。
9. 均宴:共享宴席。
10. 近臣:亲近的大臣。
11. 觞:指饮酒。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饮雪”为题,诗人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两种不同的情境:一是接受命令的冰,二是作为充饥之物的雪。在这里,诗人用“元非僻”和“岂是狂”表达了对于这两种情境的赞赏和尊重。接着,诗人将话题引向了仙仗里的宴会,表达了对于一同享受美食、欢聚一堂的赞美。整首诗既有对冰雪特点的描述,又有对朝廷宴席的想象,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以及他独特的审美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程泰之阁学咏雪十二题·饮雪》是南宋诗人袁说友的一首咏雪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64年至1190年之间,即南宋孝宗时期。在这段时间里,袁说友因进士及第而步入官场,曾任赣州通判、知州等职。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雪花纯净、高洁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揭示了雪后世界的静谧之美。
在南宋时期,中国正处于历史变革和社会动荡之中。由于金兵南侵,北宋灭亡,南宋被迫迁都临安(今杭州)。这一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以诗歌来表达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袁说友作为一位有理想抱负的士人,他在任职期间关注民生,关心国家大事。他的这首咏雪诗正是反映了他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内心情感和思想观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