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李择之其父名丙字南仲著丁未录丙申录
吟边逢李白,谈笑亦风流。
相对各青眼,安知有白头。
两家穷活计,四海老交游。
不负云山约,同登百尺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阅读时巧遇李白的诗,与之交谈也很风趣。
二人目光相互交映,却难想到已白发苍苍。
两个家庭都生活清苦,四海之内的老友依旧交情深厚。
绝不能辜负山水的约定,一起攀登百尺高楼。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会李择之:指与李择之相聚。
2. 南仲:指李择之的父亲李丙,字南仲。
3. 丁未录:可能指李南仲的诗集之一。
4. 丙申录:可能指戴复古自己的诗集之一。
5. 李白:这里指诗人李择之,与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同名。
6. 安知有白头:谁知道将来我们会不会满头白发呢?表示对未来的不确定。
7. 穷活计:贫困的生活。
8. 云山约:比喻诗人和朋友的约定。
9. 百尺楼:形容高楼。
去完善
赏析
《会李择之其父名丙字南仲著丁未录丙申录》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与好友李择之相聚的场景。诗中的“李白”并非指唐代的大诗人李白,而是借指李择之。两人相会之时,谈笑风生,心情愉悦。尽管他们都已年长,但依然保持着青春的活力。他们的友谊深厚,互相珍视对方的才华和品德。他们共同登上百尺楼,欣赏云山的美丽景色,享受着这难忘的相聚时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会李择之其父名丙字南仲著丁未录丙申录》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公元1257年。
在那个时候,南宋正处于社会动荡的时期,金国和蒙古的入侵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戴复古本人也经历了战乱,他的家乡被金兵占领,家人离散,这对他的人生经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同时,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而戴复古作为其中的一员,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这首《会李择之其父名丙字南仲著丁未录丙申录》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