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标题包含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眉山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苏洵是著名的...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回想去年的今天,我正跋涉在充满艰辛的关山路上,细雨纷飞中,梅花独自开放,那凄美的景象令人心碎。
去完善
释义
关山路:比喻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断魂:形容极度忧愁或感伤。
去完善
赏析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内心世界。开篇两句通过“春寒”与“江柳”的对比,展现了春天悄然降临却令人猝不及防的美好。第二联进一步描写冰雪消融、大地复苏的景象,暗示生命的力量与希望的萌发。第三联转入叙事,用“荒园”和“浊酒”勾勒出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不失从容豁达的心境。最后一联回忆往昔,借“关山路”与“细雨梅花”抒发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以及面对现实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尤其是尾联,既点明时间线索,又赋予全诗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哲思,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坚韧与柔软并存。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苏轼被贬黄州已近两年。此时的他虽处逆境,却能以旷达的心境面对人生起伏。这首诗写于正月二十日,正值冬春之交,天气尚寒。苏轼前往岐亭拜访友人,途中郡人潘、古、郭三位相送至女王城东禅庄院。在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打击后,苏轼的心境渐趋平和,与友人的真挚情谊更让他倍感温暖。此诗既描绘了早春景象,又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