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家
疏烟落日路三叉,败叶干风屋数家。
场圃毕工梁月出,傍簷红女绩丝麻。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三叉路口,夕阳和烟雾笼罩;几家农舍,秋风中黄叶凋零。工地已完工,月亮升起,姑娘们在屋檐下纺织丝麻。
去完善
释义
三叉:分岔路口。
场圃:指农村中为便于种植、耕作而划分的土地。
梁月:本指桥梁上的月亮,这里代指月亮。
傍簷:靠近屋檐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村家》是南宋诗人徐元杰所描绘的乡村风景图,语言清新质朴,富有生活气息。首句“疏烟落日路三叉”以精炼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农村风光画面: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乡间的小路上分岔路口众多。次句“败叶干风屋数家”则进一步展示了一幅静谧、萧条的村落景象:秋风扫过,落叶满地,零落的房屋散布其中。
诗的后两句:“场圃毕工梁月出,傍簷红女绩丝麻。”描述了农闲时节,村民们在家中忙碌的场景。月光洒满田间,辛勤劳动的姑娘们就在屋檐下纺织丝麻。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歌通过对农村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祥和,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村家》是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徐元杰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作于公元1194年,当时正值南宋时期,外忧内患不断。徐元杰作为朝廷官员,对民生疾苦和世事沧桑有深刻的体会。
这一时期,南宋政权对内对外都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北方,金朝的威胁始终存在;而在南方,农民起义频繁爆发。这使得国家财政紧张,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元杰深刻地感受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危机,以及民间的痛苦和无奈。
徐元杰本人也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深入了解民间疾苦。他也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举。这些人生经历使得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操和为民请命的使命感。
在这首诗中,徐元杰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民众疾苦的关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用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揭示了民间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这种情感与意境的交融,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