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
江水由来一带横,魏文何事畏疑城。
不应天意分南北,自是无人敢请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江水自成一脉横跨东西,为何魏文帝会畏惧那座看似可疑的城市?
不应该是因为天意要划分北方和南方,实际上是没有人敢于主动请战。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魏文帝:指曹魏的开国皇帝曹丕,字子桓。这里用他的名字来代指他建立的政权。
2. 刘敞:宋代著名文人,字原父,号公是。此诗作者为刘敞。
3. 一带横:形容江水蜿蜒曲折。
4. 何事:为什么。
5. 疑城:古代战争中用于迷惑敌人的假城。
6. 天意:上天的旨意。
7. 分南北:指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8. 无人:没有人为国家利益而挺身而出。
去完善
赏析
《魏文帝》刘敞 赏析:
这首诗以江水为喻,描绘了魏文帝统治时期的历史背景。"江水由来一带横"形象地展现了长江的浩渺壮观,寓意着江山一统的大势。然而,"魏文何事畏疑城"却表达了诗人对魏文帝在处理国家事务时的困惑和不解。他为何会对江南的疑虑如此担忧呢?
紧接着,诗人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质疑了魏文帝的天命观。"不应天意分南北"意味着南方和北方的分治并非天命所定,而是人为的结果。在诗人看来,这主要是由于没有人敢于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提出合理的建议来解决这一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魏文帝的批判,表达出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诗人的忧虑和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魏文帝》是北宋时期著名文人刘敞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040年至1048年之间,当时刘敞正担任翰林学士,负责为朝廷起草诏书、讲读、撰修史书等事务。这一时期,刘敞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而且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对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正处于北宋中期,虽然经济繁荣,但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敞以魏文帝为主题,通过描绘魏文帝的历史事迹,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从而促使统治者更好地治理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