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岁除日立春

标题包含
岁除日立春
旧岁此夕尽,新春今日回。 天公贪省事,嘉节并相催。 谩有诗堪写,初无尊可开。 去年湖上寺,尚可寄寻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蕃(895年-970年),字昌龄,又字仲宾,号章江先生。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 赵蕃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赵崇祚是唐朝末年的进士,曾任翰林学士。赵蕃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去年这个时节已经结束,新年从今天开始回归。 天气还算不错,节日气氛浓厚。 虽然有很多诗可以写,但是并没有值得庆祝的事情。 还记得去年的湖边寺庙,那时还可以去追寻梅花的消息。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岁除日:指农历年底的最后一天。 2.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开始。 3. 旧岁:过去一年。 4. 今日:这一天,即立春当天。 5. 天公:指自然界,也可指老天爷。 6. 贪省事:贪图简单方便。 7. 嘉节:美好的节日。 8. 并:一起。 9. 相催:相互催促。 10. 谩有:虽然有。 11. 诗堪写:可以写诗记录。 12. 初无:表示没有。 13. 尊:古代酒器。这里指喝酒。 14. 可:可以。 15. 湖上寺:指位于湖泊上的寺庙。 16. 尚可:还可以。 17. 寄寻梅:寄托寻找梅花的心情。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岁除日立春”,是南宋诗人赵蕃所作。在除夕夜这一天,诗人以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态看待季节的更迭,新旧交替。他将自然界的景象赋予了一种哲学意味,使得诗歌焕发出浓厚的理趣。 首联“旧岁此夕尽,新春今日回”中,诗人以生动的拟人手法,描绘出一幅自然界中的新旧交替的场景:旧的年份即将在此夜走向尽头,新的春天就在今天开始归来。这里既展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四季轮回,也寓意着生活的起伏变化和人世的沧桑岁月。 颔联“天公贪省事,嘉节并相催”则是对自然界的进一步观察与思考。诗人在此处将天空想象成一个热衷于省事的角色,他特意安排诸多佳节接踵而至,以此减少繁琐事务的干扰,让人们在佳节期间尽享欢乐时光。这实际上透露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颈联“谩有诗堪写,初无尊可开”则是诗人自身的自嘲与反思。虽然诗人善于用诗歌记录下这些美好时刻,但现实中的他却无法在欢庆之际开怀畅饮,这或许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无奈感叹。然而这种情感并未使整首诗显得消沉,反而使诗歌更加真挚动人。 尾联“去年湖上寺,尚可寄寻梅”则是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向往。去年此时,诗人曾在湖边寺庙寻找梅花的美景,如今虽然无法亲自前往,但他仍能通过文字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和眷恋之意。这样的结尾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哀而不伤的柔情之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岁除日立春》这首诗是宋朝诗人赵蕃于1158年所作。在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正值南宋时期,时局动荡不安。1158年是赵蕃人生中一个转折点,他在这年初次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的游学之路。这一年对他来说既充满了挑战又充满了希望。 在这段时间里,赵蕃经历了许多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他在游学的旅途中,不仅接触到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深切感受到了民间的疾苦。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击垮,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创作之中,用文字传达出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许。 在1158年的时代背景下,南宋政权正面临着金国的威胁,国家的安危和民众的生计问题成为了当时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赵蕃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用他的笔锋描绘出了时代的缩影,揭示了民间的困苦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