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树林表面映照着雨雪过后的晴朗色彩,而城中随着傍晚降临寒意也愈发浓重。

去完善
释义
霁色:雨雪过后天空放晴的颜色。暮寒:傍晚时分增加的寒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凝练的语言和精巧的构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深邃的艺术造诣。首句“终南阴岭秀”,点明地点并勾勒出一幅静谧优美的山水画卷;次句“积雪浮云端”则利用视觉错觉将静态的雪景赋予动态之美,使读者仿佛看到白雪皑皑的峰巅与悠悠白云相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第三句“林表明霁色”转向描写近景,通过描述雨后初晴时森林表面特有的光泽,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层次。最后一句“城中增暮寒”巧妙地由自然景色过渡到人间烟火,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白日将尽、夜晚来临,又暗示了气候的变化给人带来的切身体验。整首诗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虽仅二十字却能让人感受到宏大而又细腻的意境,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功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在冬日里,位于秦岭的终南山山顶还残留着积雪的景象。据史书记载,这首诗应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左右。
在这一年,祖咏结束了他的进士考试,然而并未高中状元,但他并未因此气馁,反而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诗才。他善于把握生活的细节,并用凝练的文字进行表达。
此时的大唐帝国正处于太平盛世的开元年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诗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将这美好的景象融入到诗歌创作中,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在这首诗中,祖咏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冬日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人生境界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