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标题包含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却念殊方月,能鸣巳后时。 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 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 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 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zz611
去完善

译文
秋天听到美妙的鸟鸣,突然之间从窗帘后探出头来。这让我想起了远方的朋友,他们可能也会在这样的时刻感到愉悦。 鸟儿在迁徙的路上并不孤单,它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但是它们的孤独与思念之情又是那么的强烈,让我感同身受。 随着岁月的流逝,秋天即将过去,燕子也将离开这里去温暖的地方过冬。我多想留住这美妙的音乐,让它永远回荡在我的心间。 鸟儿的高飞和婉转的歌唱都是天生的才能,它们在飞行中始终保持着冷静,即使在困难的时候也不会放弃。 繁花似锦的上林路上,霜白如雪的汝川之畔,我希望鸟儿能振翅飞翔,等待春天的到来,再次享受美好的生活。
zz611
去完善
释义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注释: 1. 汝坟:地名,位于河南省汝南县。 2. 仙州:古代行政区划名称,这里指代的是河南省的汝州。 3. 王长史:唐代的一位官员,官职为长史。 4. 翰:书信,这里表示听到消息的意思。 5. 百舌鸟:一种鸟类,也叫百舌啭。 6. 殊方月:指代其他地方的月亮,这里用来形容其他地方的景色。 7. 出谷:鸟儿从山谷中飞出来,这里比喻百舌鸟飞出山林。 8. 顾影惭无对:鸟儿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到羞愧,没有可以与之相对的事物,这里形容孤独的心境。 9. 萧索燕将辞:萧瑟的秋天燕子将要离开,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 10. 花繁上林路:上林苑的花繁茂,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色。 11. 霜落汝川湄:汝河的岸边降下霜,这里用来形容冬天的景象。
zz611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诗描绘了诗人与王长史翰在汝坟一起听闻百舌鸟的鸣叫时的感慨。首联以“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聆鸟图,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颔联和颈联则分别通过“却念殊方月,能鸣巳后时”、“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两个对句,思考百舌鸟的鸣唱时间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接下来,诗人在尾联表达了对百舌鸟命运的担忧,“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它既没有伴侣可以相互依靠,也没有同伴可以让它们有所思念,这使它们的孤独显得更加沉重。 接下来的四句中,诗人分析了百舌鸟的生活习性:“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这里,诗人不仅表现了百舌鸟在深秋之际的生活情景,更暗示了自己对于时间和生命的忧虑。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传达了对百舌鸟的美好祝愿,希望它能够借助自己的力量飞翔,期待着春天的到来能够给它们带来新的生机。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生活深深的感悟和理解。
zz611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祖咏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文人墨客得以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抱负。 祖咏作为唐朝的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失望。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反而更加坚定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为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在这个时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文人墨客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他们成为了社会的主流。这使得文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和才情,他们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抒发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因此,祖咏的诗作也受到了当时文人的推崇和喜爱。 综上所述,《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这首诗是在唐朝初期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了官场,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祖咏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他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zz611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