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旅情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楚地的山峰连绵不绝,想要走到尽头实在是太难了;返回的道路看起来却是一片萧条。海面的景色在晴天时常常伴随雨水出现,而江河的波涛声则在夜晚让人感受到潮水的力量。宝剑被留在了南斗星附近,书信却被寄到了遥远的北方。为了回馈那个空寂的山潭和那片橘子树林,却因为无人引荐而无法将它们寄送到洛阳的洛桥。

去完善
释义
1. 楚山: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山。这里指诗人所在地的山。
2. 归路:回乡的路。这里指诗人将要离开的地方。
3. 萧条:冷清,寂寞。这里形容诗人在旅途中感到的孤独与失落。
4. 海色:大海的颜色。这里指诗人看到的海景。
5. 江声:江河的声音。这里指诗人听到的江水声。
6. 南斗:星名,这里指剑上的北斗七星图案。这里用剑比喻自己,表示自己离家很近。
7. 书寄:书信传递。这里指诗人写给家乡亲人的信。
8. 北风:北方的风。这里指诗人所在的北方。
9. 空潭:清澈的潭水。这里指诗人眼前的美景。
10. 无媒:没有媒介。这里指诗人无法将家乡的橘子寄给远方的亲人。
11. 洛桥:洛阳的一座桥,这里代指诗人的家乡。

去完善
赏析
《江南旅情》这首诗歌以江南水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和孤独的旅程之感。首联“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寂寞与苍凉。颔联“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则借景抒情,用大海的颜色和声音来比喻人生的起伏跌宕。颈联“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尾联“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则表达了对家乡亲友的思念和对故乡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感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江南旅情》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唐玄宗开元时期(约公元713年-741年)。
在这个时期,唐朝的国力逐渐强大,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江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风貌,成为了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之地。祖咏在江南游历期间,深深感受到了这里的水乡风光、文化底蕴和人民的勤劳智慧。
祖咏虽然身处盛世,但他的人生经历却颇为坎坷。他年轻时才华横溢,却因科举考试未能中第而屡遭挫折。这使得他在诗中表达出了一种怀才不遇的感慨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水乡的美景,抒发了祖咏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