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寂寞园林三月时,客中几度见春归。
柳眉绿皱鶑无语,花脸红销蝶倦飞。
节物暗催双鬓老,功名长与寸心违。
百年身世成何事,回首西山又落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寂寞的园林里,已是三月份的时候,我在外乡又见到春天回来了几次。
柳树那绿色的眉头皱起,莺鸟无语;花朵脸色的红晕消去,蝴蝶疲倦地飞行。
季节和景物暗自催人老去,功名与我心中的愿望总是相违背。
一辈子的生活究竟成就了什么呢?回头一看西边的山巅,落日余晖又在悄然落下。
去完善
释义
1. 三月时:指春天的三个月,即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
2. 春归:春天结束的时候。
3. 柳眉绿皱:形容柳树发芽时的样子。
4. 花脸红销:形容花朵凋谢时的样子。
5. 节物:指四季的季节变化。
6. 双鬓老:指头发变白,形容人年老的样子。
7. 功名:指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成就。
8. 寸心违:指自己的心愿无法实现。
9. 百年身世:指人的一生。
10. 西山:在这里指的是位于北京市西郊的一处名胜古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暮春的景色和诗人的感慨。诗人以“寂寞园林三月时”开篇,点出了暮春时节的宁静与孤寂。接下来,通过“客中几度见春归”表达了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接着,诗人详细描绘了暮春的景象:柳叶皱起,黄莺无声;花朵凋谢,蝴蝶疲倦地飞翔。这些景象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逝去。
在描绘景物之后,诗人转向了自己的心境。“节物暗催双鬓老,功名长与寸心违”,表达了岁月催人老去,而功名利禄却难遂人愿的无奈与悲哀。最后,诗人感叹“百年身世成何事,回首西山又落晖”,指出人生短暂,一事无成,回首过去,只见夕阳西下,无限感慨。整首诗通过暮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暮春》是元朝诗人黄庚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元朝中期(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在这一年代,中国正处于宋、元交替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黄庚生活在这一时期,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际遇对这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考取功名。后来,他投身于教育事业,成为了一名教书匠。然而,由于社会动荡,他的教育事业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里,黄庚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这些都激发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把这种情感融入到了《暮春》一诗中,通过对暮春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