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石齐物长老
方丈守职莫轻忽,自然久久见全功。
杨岐只是会监寺,踢出馿儿振祖风。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作为寺院的主管领导,切莫轻视自己的职责,坚持持久必能见到完整的成果。杨岐只不过是会监察寺院事务,把驴子赶出山门来弘扬祖师家风。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灵石:这里指灵石山,位于今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境内,是佛教禅宗的五家七宗之一临济宗的圣地。
2. 齐物:这里是“平等对待一切事物”的意思,反映出释如珙主张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
3. 方丈:本义是佛经的长度单位,后来引申为禅宗寺院住持的住所,这里指的是主持工作的意思。
4. 轻忽:意思是轻视,不重视。
5. 杨岐:杨岐山,位于今中国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境内,是中国禅宗五山十刹之一的杨岐寺所在地,曾由马祖道一创立。
6. 会监寺:会,即聚会;监寺,是佛教寺院里的职称,地位仅次于方丈。这里指的是杨岐山的聚会和交流活动。
7. 踢出驴儿振祖风:踢出,意为赶出、排斥;驴儿,是指佛法中不遵守戒律的人;振,弘扬;祖风,祖师的遗风。整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杨岐山这样的禅宗圣地,也有对违背戒律者的严格约束,以此弘扬祖先的教诲。
去完善
赏析
《送灵石齐物长老》是南宋诗人释如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描述方丈、杨岐等禅宗领袖的坚守职责和卓越成就,表达了对即将离任的灵石齐物长老的敬意和期望。
首句“方丈守职莫轻忽”,强调方丈作为禅院住持应坚守职责,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这里的“莫轻忽”体现了作者对于职守的严肃态度。
第二句“自然久久见全功”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齐物长老工作的肯定。他相信只要能够始终如一、持久不懈地履行职责,最终必然能取得全面的成功。这句诗也隐含着对齐物长老未来事业的期许。
第三句“杨岐只是会监寺”则是用杨岐会监寺的典故来赞美齐物长老的才能。这里“只是”表程度加深,意指齐物长老深谙禅院事务管理之道。
最后一句“踢出馿儿振祖风”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踢出馿儿”象征着鞭策后代、激励后学的强烈意愿,而“振祖风”则意味着发扬禅宗优良传统的坚定信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灵石齐物长老》是宋代诗人释如珙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47年,即南宋时期。
在南宋时期,佛教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佛学有着浓厚的兴趣。释如珙便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诗僧,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表达禅意而著称。在这首诗中,他以灵石齐物长老为题材,表达了对其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诗中所提及的灵石齐物长老,是一位修行高深的禅宗大师。他与释如珙关系甚好,两人在佛学上的探讨和交流使彼此成为知音。在这首诗中,释如珙以“白云堆里见天台”的比喻,展现了灵石齐物长老的超尘脱俗的品质,以及对友情的真挚情感。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如“霜风吹鬓催年晚”,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感慨也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绪,反映了人们对于世事沧桑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送灵石齐物长老》这首诗歌是在南宋时期,释如珙在与灵石齐物长老深厚友谊的基础上创作的。诗人通过描述灵石齐物长老的形象和两人的交情,表达了对于人生离别、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