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斋即事书怀十二韵呈诸官
长乐疏钟自厌闻,汉庭谁不惜离群。
舟浮一水波澜阔,路入千山杳霭分。
郡阁先忧迷簿领,村田聊得问耕耘。
疲民深喜犹安堵,黠吏那知便舞文。
照胆求瑕空察察,饮冰为政漫云云。
玄台已分嘲扬子,桑野须防诮使君。
别派东倾连涨海,故园西望隔晴氛。
黛铺远岫秋将晚,绮散余霞日欲曛。
小槛报春梅烂漫,满空呈瑞雪缤纷。
题诗到处寻红叶,置酒终朝看白云。
符竹偶分惭出守,櫜鞬暂佩愧从军。
石渠旧署频牵梦,室有芝兰阁有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期听闻单调的古钟声令人厌烦,朝廷里谁不重视离开这个群体呢?
船只在广阔的水域中漂浮,道路通向遥远的山脉和幽深的雾霭。
在政府机构任职前忧虑着处理纷繁的事务,而在乡村农田里则只关注耕耘。
那些勤劳的农民内心充满喜悦,而那些狡猾的官员却只知道舞文弄墨、欺上瞒下。
勇于追求正义的人内心透明无暇,他们为人民着想,治理国家就像冬天喝冰水那样质朴而自然。
他们在学术上有自己的见解,嘲笑那些不切实际的观念,担忧民间疾苦,防备嘲讽他们的言论。
河流分支向东方倾斜流入大海,故乡在西边,阳光照耀下的气氛晴朗。
山间的草木呈现出秋天的色彩,晚霞消散,夕阳即将落山。
春天到来时梅花灿烂盛开,天空中的雪花纷飞,一片祥和的景象。
在景色美丽的地方留下诗篇,寻找枫叶做纪念品,整日欣赏白云悠悠。
有幸担任地方官职,我对此深感惭愧,我将努力为国家尽忠尽职。
我经常梦见以前的办公地点,那里有兰花和其他香草,整洁而宁静。
去完善
释义
1. 长乐:汉代的宫名,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2. 疏钟:远处传来的钟声。
3. 汉庭:汉朝的朝廷,这里借指北宋朝廷。
4. 厌闻:表示对某种事物或环境的厌烦。
5. 一水:这里指一条河流。
6. 千山:形容众多的山峰。
7. 杳霭:形容模糊不清的景象。
8. 郡阁:州郡衙门中的楼阁。
9. 簿领:指公务文书。
10. 村田:农村的土地。
11. 聊得:勉强能够。
12. 疲民:贫苦百姓。
13. 安堵:安居,安定。
14. 黠吏:狡猾的官吏。
15. 舞文:玩弄法令。
16. 照胆:比喻自我反省。
17. 饮冰:形容心地清白、操守廉洁。
18. 玄台:道士的修炼场所。
19. 嘲扬子:这里是借用扬雄的故事,表达作者对自己的嘲讽。
20. 诮使君:指责地方官员的意思。
21. 别派:分支的水流。
22. 涨海:海水上涨的地方。
23. 故园:故乡。
24. 晴氛:晴朗的天空。
25. 黛铺:形容青黑色的山脉。
26. 绮散:形容彩霞散去。
27. 小槛:小栏杆。
28. 报春梅:春天的梅花。
29. 满空:布满天空。
30. 呈瑞雪:呈现吉祥的雪景。
31. 纷缤:形容雪花的繁多。
32. 红叶:秋天的枫叶。
33. 置酒:设置酒席。
34. 终朝:一整天。
35. 白云:比喻悠闲的生活。
36. 符竹:古代官员的符节和竹鞭,这里指地方官的权力。
37. 出守:出任地方官。
38. 櫜鞬:装弓箭的袋子,这里指武备。
39. 石渠:西汉时期的一处宫殿,这里指作者在朝廷任职的地方。
40. 牵梦:牵挂梦境。
41. 芝兰:香草,这里比喻高尚的品质。
42. 芸:芸香,一种草本植物,这里指作者书房的一种景象。
去完善
赏析
《郡斋即事书怀十二韵呈诸官》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一首五言排律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郡斋周边的自然景色、民情和官员们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治政的思考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韵律严谨,意境悠远,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首联“长乐疏钟自厌闻,汉庭谁不惜离群。”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长乐”暗指诗人的故乡,“疏钟”则是乡愁的象征。诗人离家赴任,远离亲人朋友,自然会产生思念之情。颔联“舟浮一水波澜阔,路入千山杳霭分。”描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借以表现自己的豪情壮志。
颈联“郡阁先忧迷簿领,村田聊得问耕耘。”则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自身职责的认识。诗人意识到治理郡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心尽力解决民生问题。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仍然存在一些腐败现象,如“疲民深喜犹安堵,黠吏那知便舞文。”这表明诗人对社会治理现状的不满和对公正廉洁的呼唤。
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担忧,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思考。“照胆求瑕空察察,饮冰为政漫云云。”表明诗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心态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诗人担忧自己无法胜任这个职位,但同时又希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玄台已分嘲扬子,桑野须防诮使君。”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地位的清醒认识和对百姓的关爱。虽然身居高位,但诗人始终关心百姓的生活,希望能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尾联“石渠旧署频牵梦,室有芝兰阁有芸。”以“石渠”代指朝廷,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总之,这首《郡斋即事书怀十二韵呈诸官》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郡斋即事书怀十二韵呈诸官》是宋代著名诗人杨亿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86年,正值北宋初期,国家局势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当时,杨亿作为地方官员在郡斋(地方政府所在地)履职。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于人生、事业以及家庭等诸多方面的思考。在诗的结尾部分,他以表达对同事们的敬意以及对地方治理成果的自豪。
在这个时期,北宋王朝经过太祖和太宗的统治,政治稳重、经济繁荣,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此外,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文人官僚群体兴起,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承。然而,地方政务复杂繁琐,给杨亿带来了诸多压力与挑战。这种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起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