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追制后舍弟直长安县失囚花下共饮
天子收郡印,京兆责狱囚。狂兄与狂弟,不解对花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皇上收回郡里的权力,京兆尹审问狱中的囚犯。那些兄弟二人,尚未明白鲜花盛开的忧愁。
去完善
释义
【楚州】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淮安市。
【追制】古代官员因过失被罢官时,需限期到京师听候皇帝发落。
【舍弟】对别人称自己弟弟的谦辞。
【直长安县】即长安县尉,负责地方治安。
【失囚】指疏忽致使囚犯逃脱。
【京兆】古代行政区划名,这里指代京城地区。
【狂兄与狂弟】作者自指与其弟均不受拘束、放浪不羁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兄弟二人在京城的一处花园里饮酒作乐的场景。首句“天子收郡印,京兆责狱囚”说明了当时的背景:皇帝已经收回了他们的官职,而京兆尹则在追查失窃的囚犯。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诗人却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和豪放。他用“狂兄与狂弟,不解对花愁”来表达自己和弟弟在面对困难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尽情享受美好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楚州追制后舍弟直长安县失囚花下共饮》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此时,吕温已经步入晚年,从官场上退下来,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他的弟弟在长安县任县令,因管理不善导致囚犯逃脱,深感愧疚,于是写信向兄长求助。吕温接到信后,立刻动身前往长安县协助弟弟处理此事。在这首诗中,吕温以花下共饮的场景,表达了对弟弟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流露出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