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
杜鹃声断日曈昽。
过雨湿残红。
老色菱花影里,客愁蕉叶香中。
柳梢飞絮,桃梢结子,断送春风。
莫恨春无觅处,明年还在芳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杜鹃鸣止之时太阳初升,朦朦胧胧。
雨后湿润的花瓣凋落满地。
镜中的容颜渐老,蕉叶的香气勾起离愁。
柳絮飘飞,桃花结果,春意阑珊。
莫怪春光难寻,明年来到依旧繁花似锦。
去完善
释义
1. 杜鹃:鸟名,即子规。传说古蜀国国王杜宇被其臣下所篡,死后化为杜鹃,鸣声凄厉如泣血。因此古人常常以杜鹃的叫声为悲苦的意象。
2. 断:这里是止住的意思。
3. 日曈昽:太阳初出时的景象。曈昽,天色微明的意思。
4. 过雨:指刚刚过去的一场雨。
5. 残红:指的是凋落的花朵。这里可能暗含伤春惜花的意味。
6. 老色:岁月的痕迹,与“残红”呼应,有年华已逝的感觉。
7. 菱花:古代铜镜的一种形状,此处借指镜子。
8. 蕉叶:芭蕉叶子。
9. 柳梢:柳树末梢,常用来比喻春天快要结束。
10. 桃梢:桃树末梢,此处的桃梢结子象征着夏天的来临。
11. 断送:这里是完结、结束的意思。
12. 明年还在芳丛:意味着春天虽然离去,但明年还会回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以杜鹃啼血、春日细雨、桃李花开等景象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暮春图。然而,作者却在词中以“老色”、“客愁”来抒发年华老去、离愁别绪的感伤。
上阕中,“杜鹃声断日曈昽”一句借杜鹃悲鸣和阳光初现的景象,勾画出一幅清晨的氛围。而“过雨湿残红”则进一步渲染了春雨后的落红满地之景。紧接着,“老色菱花影里,客愁蕉叶香中”通过菱花(即镜子)中的衰老容颜和蕉叶上的清香,抒发了作者在春天里感受到的年华易逝和异乡漂泊的孤独。
下阕中,“柳梢飞絮,桃梢结子,断送春风”则以柳树飞絮、桃花结实这样的自然现象,进一步表现了春天的结束。“莫恨春无觅处,明年还在芳丛”则是作者在对春天的留恋和感叹之中,表达出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中措》是南宋诗人王炎的一首词作。据史书记载,这首词大约创作于公元1167年前后,即南宋孝宗时期。在这期间,南宋王朝偏安江南,尽管内部政治斗争激烈,但国家局势相对稳定。
王炎(约1138-1218)字公谨,号双溪,婺州义乌人。他博学多才,善文工诗,尤以词作闻名于世。然而,他的一生却充满坎坷。早年因才华横溢而声名远播,历任州县官职,后遭遇贬谪,辗转流离,始终未能施展抱负。在王炎生活的时代,南宋文学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文人,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忧患意识和社会现实。
《朝中措》一词,正是王炎在其流寓生涯中所作。词中,他以梦为引,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无奈。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充分展示了王炎作为一个爱国志士的壮志豪情和坚定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