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营师常秉烛为人说气色戏成此绝

标题包含
营师常秉烛为人说气色戏成此绝
曙色熹微已出门,擘浮热眼相旁人。 不如睡足朦胧起,留得沉光看本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营师:指军营中的指挥官。 2. 秉烛:手持蜡烛。这里指熬夜。 3. 熹微:阳光微弱的样子。 4. 擘:分开。这里指把眼睛张开。 5. 浮热眼:视线模糊的眼睛。 6. 相旁人:看着旁边的人。 7. 朦胧:形容光线昏暗。 8. 沉光:深色的光线。这里指晨曦。 9. 看本身:看自己的样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曙色和热气为喻,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独特看法。首句“曙色熹微已出门”描绘了清晨微明的景象,暗示人们在清晨开始新的一天,迎接各种挑战。第二句“擘浮热眼相旁人”则以“擘浮热眼”比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过度关注他人的行为与表现,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作者认为这样的状态并不理想,因此有了第三句的劝告:“不如睡足朦胧起,留得沉光看本身。”即建议人们要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适时休息,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更专注于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这种心态既体现了作者的理智与睿智,也蕴含了深厚的人生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叶适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营师常秉烛为人说气色戏成此绝》。当时正处于南宋末年的乱世之中,民众生活在战乱和苦难之中。叶适作为一位心怀天下的士人,他关心民生疾苦,同时也对那些身居高位的权贵们提出批判。 这首诗的创作源于叶适亲身观察到了许多不良现象,如官场上营私舞弊、生活奢侈等,这与他在诗中所表达的对民众福祉的关注形成了鲜明对比。当时的知识分子如同叶适一般,也在努力探求解救国家和民族困境的道路。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