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李参政因送曹泸州寄简
大厦元须独木枝,李公补处属良时。
千年立国唐虞上,一念勤民禹稷思。
恨昔寡闻空自误,况今消尽有谁知。
双凫双鴈萧萧影,孤屿亭边正著黐。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大厦:指国家。
2. 元:原本,本来。
3. 独木枝:比喻有才干的人。
4. 李公:这里指李参政,即李涛。
5. 补处:补充、增益的位置。
6. 良时:指好的时机,这里表示李涛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7. 千年立国:形容国家的长久存在。
8. 唐虞:尧舜的时代,比喻理想中的太平盛世。
9. 一念勤民:关心民生的一种心态。
10. 禹稷:大禹和后稷,古代贤明的君主,以他们为榜样来关心民众。
11. 恨昔寡闻:遗憾自己过去了解得少。
12. 空自误:白白地耽误了自己。
13. 况今消尽:更何况现在的一切都已经消失殆尽。
14. 有谁知:谁能知道呢?
15. 双凫双鴈:形容来来往往的官员们。
16. 萧萧影:形容官员们的身影在天地间显得孤单。
17. 孤屿亭边:指曹泸州的所在地。
18. 正著黐:正在书写文章的时候。
去完善
赏析
《谢李参政因送曹泸州寄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李参政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揭示了国家治理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性。诗句中的“独木枝”象征着国家的支柱,而“李公补处”则表明了李参政在国家危难之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接下来的两句中,“千年立国唐虞上”与“一念勤民禹稷思”强调了国家长治久安与民生紧密相连的关系。
随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悔恨,由于缺乏知识和了解,导致了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而今,国家已经逐渐走向繁荣昌盛,这也是对李参政辛勤努力的一种肯定。最后,诗人通过描绘“双凫双鴈萧萧影,孤屿亭边正著黐”的画面,表达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谢李参政因送曹泸州寄简》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适所作。叶适生活在南宋时期,他在公元115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母亲的教育下,他发奋苦读,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文人。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金议和期间,当时南宋朝廷内部存在着主战派和主和派的争论。叶适作为一名文人,对国家民族命运深感忧虑,他对议和一事表示不满,认为这是朝廷的妥协退让,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送别友人为契机,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朝廷的不满。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