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魏野处士
人间名利走尘埃,惟子高闲晦盛才。
欹枕夜风喧薜荔,闭门春雨长莓苔。
诗题远岫经年得,僧恋幽轩继日来。
却恐明君征隠逸,溪云谁得共徘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尘世中追逐名利的人不断奔波,而你却因才情出众而显得清闲和内敛。夜晚倚在枕头上,感受着窗外的风吹动薜荔发出的声音;闭门享受春雨滋润下的莓苔一片生机盎然。这些美景都来自你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热爱。经常去山中的寺庙访问那些以隐逸为乐的僧侣,也许你会担心自己会被世间的纷扰影响,但是保持独立的精神,不随波逐流,正是你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生活方式。即使这样美好的日子有一天会被人打扰,那又怎样呢?生活在山间野外的溪流之畔,同样可以欣赏到如云彩般美丽的自然景色。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魏野处士:指魏野,北宋隐士,字仲先,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
2. 人间名利:指世人追求的名利地位。
3. 高闲:清高闲暇。
4. 晦盛才:使光辉更加显著。
5. 欹枕:斜靠枕头。
6. 夜风:夜晚的风。
7. 喧:闹腾,热闹。
8. 薜荔:一种常绿藤本植物,叶呈椭圆形,花小,果实呈球形。
9. 闭门:关上门。
10. 春雨:春天的雨。
11. 长莓苔:使莓苔生长旺盛。
12. 诗题远岫:此处诗句描述了远方的山峰。
13. 经年:多年。
14. 继日:连续多日。
15. 僧恋幽轩:僧人留恋静谧的屋子。
16. 却恐:担心。
17. 明君:贤明的君主。
18. 征隠逸:招募隐逸之士。
19. 溪云:溪水中的云影,形容隐居生活。
20. 谁得:谁能。
21. 共徘徊:一起徜徉于山水之间。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居生活的古诗,诗人以魏野的处士生活为对象,展现了一幅超脱尘世的画面。首联写人间名利皆为尘土,唯有魏野身处高洁之地,才华横溢。颔联描绘了魏野的生活场景:枕着风声,感受自然之美;闭门听雨,任莓苔生长,表现其远离尘嚣的心态。颈联提及他作诗、迎僧侣之事,既表现出他的文人雅趣,又体现了他对宗教的信仰。尾联则暗示如果君王征召隐逸之士,魏野可能无法再留在溪边云下独自徘徊。整首诗运用形象的描绘和寓意的象征手法,生动地展现了魏野超凡脱俗的形象和生活态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魏野处士》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寇准在任职翰林学士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994年,此时的寇准年仅28岁,刚刚崭露头角,成为朝廷的重要官员。
在这个时期,宋太宗赵炅推行“守内虚外”的政策,使得国家政治较为稳定,经济繁荣。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完善,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许多文人志士开始追求高雅的隐逸生活,形成了以诗酒为友的风雅习俗。在这种背景下,寇准结识了魏野这位才华横溢的隐士,并对他的人格魅力和才情表示钦佩。
寇准一生历经坎坷,他曾两度被罢相,但在文学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被誉为“一时之宗匠”。在创作这首诗歌时,寇准正身处朝堂,虽然表面上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内心却向往着自由脱俗的生活,这促使他将这种情感投射到魏野身上,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