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跋黄京甫必昌提干四书讲义

标题包含
跋黄京甫必昌提干四书讲义
吾友黄京甫,器资厚以浑。 自了场屋债,徧参诸老门。 四书不释手,日旰忘晨飧。 超悟到圣处,不能忘于言。 序讲凡五篇,字字比玙璠。 伊洛有心印,传受百圣源。 紫阳有心灯,瞩破万世昏。 得君再䌷绎,提要钩其玄。 如印一洗涤,篆籀宛然存。 如灯增膏油,光焰大且繁。 我昔从师友,是书粗讨论。 老大学不进,德性焉能尊。 因君重感慨,旧闻日当温。 愿言剪枝叶,作意事本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迈,字功甫,号臞轩,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县)人。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王迈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他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文人墨客,拓宽了视...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我的朋友名叫黄京甫,仪表堂堂,深沉稳重。 为了还清科考的债务,他拜遍了各位名师。 四书是他的最爱,以至于废寝忘食。 他领悟到了圣贤的真谛,却无法掩饰内心的热情。 他已经撰写了五篇讲义,每一字都如同精美的玉器。 他的教诲传承了伊洛的智慧,开启了百世渊源。 他的智慧之光破除了千年的昏暗。 你的出现使得这本书更加丰富,抓住了书中的精髓。 这就像清洗了一枚印章,让它的印记更加清晰。 这也像给一盏油灯添加了更多的油,让它的光芒更加强烈。 我曾跟随过一些老师和朋友,对这本书有过粗略的讨论。 但我的学识并未取得显著的提升,德行修养也未能得到尊重。 因为你的出现,我对过去的学习有了新的感触和认识。 我希望能够深入理解这本书的核心,为我所行。
去完善
释义
《跋黄京甫必昌提干四书讲义》注释: 1. 跋:即题跋,是一种在书籍或碑帖之后书写的评论文字。 2. 黄京甫必昌:黄京甫是作者的友人黄必昌的别名,可能因为他是江西金溪人,古时候这里被称为“京畿”之地。 3. 器资厚以浑:形容黄必昌学识渊博,品质醇厚。 4. 了场屋债:指科举考试中举,场屋指科举考场。 5. 徧参诸老门:指黄必昌广泛地拜访学习各位学问高深的前辈。 6. 四书: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7. 日旰忘晨飧:指日夜勤奋读书,以至于忘记早、晚餐。 8. 超悟到圣处:对儒家经典的深刻理解。 9. 不能忘于言:表达出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10. 序讲凡五篇:指黄必昌所写的关于四书的五篇文章。 11. 字字比玙璠:玙璠是古代美玉的名字,此处形容文章中的每个字都像美玉一样宝贵。 12. 伊洛有心印:伊洛指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此处强调他们的学术影响深远。 13. 紫阳有心灯:紫阳指朱熹,他曾任紫阳书院山长,此处称赞他对儒学的贡献,如光明照亮黑暗。 14. 得君再䌷绎:感谢黄必昌对这些经典的学习和传授。 15. 提要钩其玄:指黄必昌对四书的讲解深入浅出。 16. 如印一洗涤:比喻经过黄必昌的讲解,书中的道理更清晰明确。 17. 篆籀宛然存:形容黄必昌的教学使得古老的文字、思想得以传承。 18. 愿言剪枝叶:希望整理这些古籍时能够去掉繁琐部分,保留精华部分。 19. 作意事本根:指黄必昌的教学注重事物的根本性质。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学术传承与个人修养的诗。诗中作者通过对朋友黄京甫的赞赏和期许,表达了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对品德修养的重视。同时,诗人还借用了佛教中的“心印”和儒家思想中的“心灯”来比喻黄京甫的学识和智慧,表达了他对其学养的赞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跋黄京甫必昌提干四书讲义》是南宋诗人王迈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这一时期正是宋金和战不定的时代背景下。 王迈本人早年曾中进士,但因反对权臣史浩而被贬为福建福宁府通判。他在福建期间,深刻体会到了民间的疾苦,于是积极倡导务实的学风,提倡研读儒家经典,并将学问应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王迈的人格力量和学识素养得到了时人的高度评价,被尊称为“儒宗”。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国的威胁,国内政治局势紧张,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王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儒学经典的重视,以及对国家治理的关注。他认为,只有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才能培养有德有才的官员,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