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酌
浮生知几日,无状逐空名。
不知多酿酒,时向竹林倾。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短暂的人生转瞬即逝,我未曾做出任何成就来追逐空洞的名声。真希望能多酿些美酒,与友人共享欢乐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浮生:比喻短暂而虚浮的人生。
2. 无状:指没有什么建树、功业。
3. 空名:徒有虚名。
4. 多酿:多酿酒,表示多准备酒。
5. 时向:时常朝向。
6. 竹林:此处可能指代文人墨客聚会之处,也可能指的是真切的竹林景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人生哲理为主题,通过表达诗人王绩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空虚,倡导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精神追求。在诗中,“浮生知几日”形象地描绘了人生苦短的无奈;“无状逐空名”则揭示出人们为虚名而奔波劳碌的荒诞现象。诗人认为,与其追逐虚名,不如多酿酒,与朋友共享欢乐时光。这种面对生活的达观态度和处世智慧,是这首诗值得赞赏之处。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独酌》是唐朝诗人王绩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当时王绩隐居在家乡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独自一人饮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寥的心境和对友情的渴望。
在这个时期,王绩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曾担任隋朝的官员,但在隋朝灭亡后,他选择隐居,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这一时期,唐朝刚刚建立,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这为诗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创作环境。然而,诗人虽然身在官场,却始终保持着一颗与世无争的心,这也使得他在诗作中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在唐朝初年,诗歌创作逐渐从宫廷走向民间,文人雅士纷纷以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王绩的《独酌》应运而生,成为了唐代早期五言诗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