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初见梅有作

标题包含
初见梅有作
至后微和入烧痕,烟稍寄我岭头新。 尚无红糁离离意,已觉清姿苒苒春。 未暇儗为乌有赋,绝胜遂咏坠楼人。 夜寒翠袖临明月,且影横斜上醉巾。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曹勋(1098年-1174年),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将领、政治家。 曹勋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曹利用曾任北宋名将,官至枢密使。曹勋年轻时即从军,...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微风渐渐拂过烧痕,烟雾在山顶升起。 虽然没有看到丛生的草木,却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没时间去创作虚构的故事,但却比那些悲伤的诗歌更加美丽。 夜晚寒冷,翠袖映着月光,影子倒在酒壶上。
去完善
释义
1. 至后:冬至后的时节。 2. 微和:指气温稍微回升。 3. 烧痕:火焚烧过后的痕迹,此处借指寒冬的痕迹。 4. 烟稍:炊烟升起的地方。 5. 寄我岭头新:寄寓我对春天新绿的期待。 6. 红糁:红色的米,这里比喻梅花的花蕊。 7. 离离:繁茂的样子。 8. 清姿:指梅花的清雅姿态。 9. 苒苒春:渐渐到来的春天。 10. 未暇:没有时间去做某事。 11. 乌有赋:《子虚赋》的别称,这里表示自己并没有时间去创作这样的诗篇。 12. 绝胜:远远胜过。 13. 坠楼人:典出自绿珠坠楼之事,这里表示对梅花的赞美胜过对绿珠的赞美。 14. 翠袖:绿色的衣服,这里借指梅花。 15. 且影横斜上醉巾:梅花投影在醉酒人的围巾上。
去完善
赏析
《初见梅有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日里初见梅花的情景,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至后微和入烧痕,烟稍寄我岭头新”,描述了冬日的寒气逐渐消退,阳光温暖地洒在烧焦的草木上,烟雾缭绕中的岭头上出现了新生的梅花。诗人用“微和”、“烧痕”等词语形象地勾勒出冬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梅花的坚强生命力。 颔联“尚无红糁离离意,已觉清姿苒苒春”,表现了梅花虽然还没有绽放出鲜艳的花朵,但已经散发出清新的气息,给人带来了春天的感觉。这里诗人运用“红糁”、“离离”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梅花的形态和颜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美丽景象的赞美之情。 颈联“未暇儗为乌有赋,绝胜遂咏坠楼人”,诗人用“乌有赋”和“坠楼人”两个典故,表达自己并没有时间去仿效那些虚无缥缈的文学作品,眼前的梅花美景足以让人陶醉其中。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尾联“夜寒翠袖临明月,且影横斜上醉巾”,描写了夜晚寒冷的环境中,梅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晶莹剔透,梅花的影子映照在诗人饮酒的布巾上,给诗人带来无尽的欢乐。这里诗人运用“翠袖”、“明月”、“横斜”等词语,营造出一个静谧而又美丽的画面,使人们仿佛置身于梅花的怀抱之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初见梅有作》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曹勋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创作的。当时正值金兵南侵,山河破碎,战乱频繁之际。身为南宋将领的曹勋,见证了国家动荡,百姓疾苦,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一年,曹勋因战事失利而被贬谪至福建。在南方的一片梅林中,他初次见到了梅花盛开的美景,不禁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绘梅花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 此时,南宋与金国的战争已持续了数十年,国家财力匮乏,人民生活困苦。尽管如此,南宋朝廷内部的斗争依然激烈,政坛上党派纷争不断,使得国家政治日益腐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曹勋作为一位关心民生、忧国忧民的文人志士,他深感无力回天,只能在诗句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对国家的担忧。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