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前诗已天忽作雨戏成一绝

标题包含
题前诗已天忽作雨戏成一绝
岁暮灵泉水未饶,苍崖无复舞飞蛟。 诗成不觉天零雨,料得神龙欲解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之望(1090年-1170年),字瞻叔,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是北宋名臣王珪的后裔。 王之望年轻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以文学、史学见长。宋徽宗宣和年间,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年关将近,泉水仍然充满生机,苍老的山崖上已经不再见到飞舞的蛟龙。当诗写完时,没想到天空竟然下起了细雨,我想这应该是神龙在为我这个拙劣的诗作解嘲吧。
去完善
释义
1. 前诗:指上文所引的古诗。 2. 天忽作雨:突然下雨。 3. 戏成:指诗人因为下雨而信口拈来地写成这首诗。 4. 一绝:一首绝句。 5. 岁暮:一年快要结束的时候。 6. 灵泉:指有灵异之气的泉水。 7. 未饶:不依从,不满足。 8. 苍崖:青色的山崖。 9. 无复:不再。 10. 舞飞蛟:形容瀑布飞流而下,如蛟龙起舞。 11. 诗成:写成了这首诗。 12. 零雨:细雨。 13. 料得:猜测,估计。 14. 神龙:神话中的龙。 15. 解嘲:排解嘲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题前诗已天忽作雨戏成一绝”,其中的“一绝”指的是五言绝句这种诗歌形式。王之望在创作这首诗时,是受到了天气变化的启发。在岁暮时分,原本干旱的灵泉突然变得水量丰富,这与之前的景象大不相同。苍崖上也不再出现飞蛟的景象,这或许是因为雨水滋润了大地,使得那些飞蛟得以重新找到生存的环境。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在创作这首诗时的情况:尽管已经完成了诗篇的创作,但天气突然变得阴沉,甚至还下起了零星的雨点。这一现象似乎让诗人产生了联想,觉得这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诗句唤醒了沉睡的神龙,它们被诗人的才华所吸引,因此纷纷现身,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诗人的欣赏和赞扬。这样一来,诗人便与神龙之间形成了一种幽默的互动,为读者带来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之望(1104-1177)是南宋著名文人,曾任翰林院学士、尚书右仆射等职。这首《题前诗已天忽作雨戏成一绝》收录在他的一本名为《破晓集》的诗集中。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1150年左右,当时南宋朝廷正面临金国的侵略压力。 在这段时间里,王之望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因文学才能受到皇帝赏识,被任命为朝廷要员。然而,在官场生涯中,他也曾因为直言敢谏而触怒权贵,遭受排挤和打压。这些人生际遇使他对世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催生了他的诗歌创作灵感。 从时代背景来看,公元1150年左右的南宋社会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金国对南宋的侵略战争不断升级,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南宋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也愈演愈烈,导致政局不稳。在这样的背景下,王之望用他的诗篇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