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四月自都下省欧阳氏姊于封丘时河朔流移满道即事有作寄范觉民
北出都门道,红尘污客襟。
号蝉如有意,高柳自成阴。
辙乱思良马,林幽慕逸禽。
据鞍回首处,愈觉帝阍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向北走出京城的大门,道路上的尘土弄脏了游客的衣襟。
蝉儿若有情,它们会知道在高大的柳树之下乘凉是多么惬意的事。
车痕杂乱,我开始思念一匹好马;树林幽静,我羡慕那自由飞翔的鸟儿。
骑在马上回头一看,才更觉得皇帝的宫殿显得深邃又庄重。
去完善
释义
1. 都门:指都城之门,此处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城门。
2. 红尘:指城市中繁华热闹的景象。
3. 客襟:指游客的胸怀或心绪。
4. 号蝉:指啼哭的知了,这里借指哭泣的声音。
5. 高柳:指高处生长的柳树。
6. 成阴:指树木长成树荫,可以遮蔽阳光。
7. 辙乱:指车辆行走留下的痕迹混乱,比喻道路纷乱。
8. 良马:指品质优良的马匹。
9. 林幽:指树林深处的幽静环境。
10. 逸禽:指超脱尘世的飞禽。
11. 据鞍:指骑在马鞍上,喻指骑马出行。
12. 帝阍:指皇帝的宫门,这里代指朝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赴封丘省亲途中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人以“北出都门”开篇,形象地展现了离家渐远的情景。接着,诗人通过描述旅途中的红尘、号蝉、高柳等景物,表达了对世事纷扰的不满和归隐山林的向往。同时,诗人借“思良马”和“慕逸禽”表达了对自己才华和抱负的期许。最后,诗人以“据鞍回首处,愈觉帝阍深”收束全诗,既抒发了对故土的思念,又暗含了对朝廷的失望之情。整首诗感情深沉,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和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乙巳四月自都下省欧阳氏姊于封丘时河朔流移满道即事有作寄范觉民》是南宋诗人王之望所作,创作于公元1185年(宋孝宗淳熙十二年)的乙巳四月。在这一年间,南方各地水旱灾害频发,中原地区更是遭受严重的水灾,导致大批民众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王之望时任尚书吏部郎,因担忧姐姐欧阳氏的生活状况,他离开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前往封丘省亲。沿途所见河朔一带到处是流离失所的灾民,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此诗并寄给好友范觉民,以抒发心中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建立近半个世纪,但政治局势依然动荡不安。金国对中原地区的侵略,使得大量百姓流离失所。诗人身为朝廷官员,亲眼目睹国家的危难和百姓的困苦,深感忧虑和责任。因此,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亲情关怀,更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现实。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