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长句
艺祖开基登九五,驾驭群雄走龙虎。
五十余年到章圣,将帅名臣犹接武。
王家再世蒙休光,父子继踵仍腾骧。
我从诸孙见画像,绝世风骨何堂堂。
隋国令公温如玉,方口丰颐秀眉目。
典刑犹在想可知,骨肉都匀肥不俗。
小令公为隋国儿,比之乃父加瓌奇。
凛然满面英豪气,犹有酣战骁雄姿。
百年神隽今已矣,貌向丹青尚如此。
虎头不用著三毫,燕颔须教飞万里。
屹然立向庙堂间,可使边人毛骨寒。
千载长存麒麟阁,当年肯著鵔鸃冠。
人物于今宁复有,奇庞谁是功名手。
麞头鼠目休求官,归作山中耦耕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艺术祖先开创江山,驾驭群雄犹如龙与虎。
历经五十余载到显圣时期,将领和著名大臣仍在传承。
王家两代人承蒙福气,父子相继腾飞。
从众多孙子中看到画像,绝妙的风格多么正大光明。
隋国将军如温暖的宝玉,脸庞丰满,眉清目秀。
通过风范可以想象他当年的英勇,身形匀称而健壮。
年轻的将军是隋国的儿子,相较于他的父亲更加杰出。
满面的刚正之气,还有战场上的勇武姿态。
百年的英雄如今已经不在了,然而他们的面容在画布上依然栩栩如生。
虎头般的脸庞无需添加任何修饰,坚毅的下巴传递出飞翔万里的力量。
坚定地站在庙堂之上,使得边疆的人民为之胆寒。
千年后仍然存在的麒麟阁,当年可是留下了卓著功勋的荣耀。
现如今的人物还能有谁?奇伟庞大的身躯正是功名的象征。
獐头鼠目的家伙就别求官职了,还是回归山中做个耕田的老翁吧。
去完善
释义
1. 艺祖:指宋太祖赵匡胤,宋朝开国皇帝。
2. 九五: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3. 章圣:指南宋皇帝宋仁宗。
4. 王家再世:这里指王之望的祖父王圭和父亲王润,二人均曾任尚书令,故称“两令公”。
5. 温如玉:形容隋国令公性格温和如玉石一般。
6. 小令公:指王之望的父亲王润。
7. 虎头不用著三毫:这里的“虎头”是古代一种虎头形的毛笔,喻指才能出众的人。这句诗是说即使不依靠修饰,两位令公的风采依然光彩照人。
8. 麒麟阁:西汉未央宫中的楼阁,通常用来表彰功臣。
9. 燕颔:这里是形容人的相貌威武,即颌下有赘肉。
10. 神情于今宁复有:这句诗感叹如今已经难觅像两位令公那样的人物了。
11. 奇庞:指的是非同寻常的英俊相貌。
12. 麞头鼠目:贬义词,形容人的长相丑陋猥琐。
去完善
赏析
该诗为王之望为王钤辖家族的两位令公写的画像赞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四联)讲述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他的孙子宋真宗和他们的将帅。“驭驾群雄走龙虎”指赵匡胤夺得天下,成为宋朝的创建者。“将帅名臣犹接武”描述了宋真宗时期的人才辈出。
第二部分(第五至第十联)赞美两位令公的形象气质。“绝世风骨何堂堂”突出两位令公的风采。“温如玉”形象地描绘了其中一位令公的面容和风度,另一位令公则因特殊的英勇品质被称为“隋国儿”,他比父亲更加奇特瑰异。
第三部分(第十一至十四联)对二人的功绩进行赞美,同时告诫当代人物要注重品格修养,而不要过于追求功名。诗人认为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风骨是至关重要的,提醒人们要关注自身内在的修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钤辖出示乃祖两令公画像求诗为赋长句》是南宋诗人王之望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具体时间大约在12世纪下半叶。
在这个时期,王之望的个人经历丰富多彩。他生于书香门第,年轻时曾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状元,历任地方官吏,后进入朝廷担任显要职务。然而,他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曾因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贬谪。尽管如此,王之望始终坚持儒家士人的操守,关心民生,致力于国家治理。
在12世纪下半叶的南宋时期,社会政治局势较为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热衷于诗歌创作,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之望通过描绘祖先的画像,表达了对自己家族历史的自豪和对先人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